转自:南湖晚报
N晚报记者 居 郦 摄影 吴雪渔
立夏初至,万物生长。五月,是南湖区新丰镇中心小学校园里的姜娃农场最生机勃勃的季节,学校农场里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五老”志愿者,老同志和孩子们在农场利携手体验劳作、分享劳动智慧,在泥土芬芳中感悟“劳动最光荣”的真谛。
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新格局,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5月15日,以“多方协同育人 五老赋能成长”为主题,南湖区“五老”助力劳动教育现场推进会在新丰镇中心小学举行,市、区、镇、街道关工委相关领导和企业关工委代表,新丰镇相关领导,南湖区各中小学代表和学校部分师生齐聚一堂,共同见证南湖区“五老”助力劳动教育的生动实践。
农场体验,“五老”助力劳动教育新模式
走进新丰镇中心小学这所乡村学校,我们会发现,学校早已把劳动教育“种”进了日常——特别是校园里2800多平方米的姜娃农场,作为劳动教育的主阵地,每个班级的孩子在这里都拥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体验劳作,体验收获。
活动以沉浸式体验启幕,与会者在学校红领巾讲解员和“五老”讲师引领下,一起走进姜娃农场,直观感受该校劳动教育实践成果。
5月正是新丰特产“嫩姜”的收获季。经过前期挖垄、施肥、播种、培土、浇水以及后期“抄姜沟”“覆膜”等一系列精心的培育,此时农场里“嫩姜”香气伴着泥土的清香扑面而来,孩子们正热火朝天地在田地里及时进行除草,为进入快速生长期新丰姜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在孩子们的身后,是一群来自南湖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满头银发的“五老”志愿者——姜田上,“五老”们带着学生记录作物生长,教他们分辨土壤土质,指导孩子们制作农具模型;水池边,还有“五老”指导孩子们把带泥土的生姜用清水冲洗干净,撒上盐,倒入酱油和醋,放入冰糖,一瓶新姜就腌制成功了……在劳动中,“五老”引导孩子们感悟劳动最光荣,学习劳动精神,建立劳动观念,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劳动品质。
老同志和孩子们一起在姜娃农场携手劳作、薪火相传的温暖场景,深深打动着现场的每一个人。老同志们用丰富的经验传递劳动智慧,孩子们在泥土芬芳中感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真谛,而这正是南湖区关工委创新构建“五老带五小”劳动育人体系的缩影。
推进会上,“家校社”协同结出育人硕果
今年,省关工委提出了要求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建设,落实学校、家庭、社会各方育人责任和相互协同机制,尤其是要借助“五老”的丰富经验和技能,参与到劳动教育中来。
结束姜娃农场参观,南湖区“五老”助力劳动教育现场推进会在学校报告厅继续举行。新丰镇中心小学党总支书记徐君首先代表学校致欢迎词。
新丰镇中心小学和嘉兴市三水湾小学学校代表上台分别分享他们如何让“五老”的余热温暖校园,如何用劳动教育为孩子打好人生的底色。
今年“五一”期间,卫星化学董事长杨卫东在人民大会堂接过了“全国劳动模范”沉甸甸的奖牌,他用三十年的坚守诠释了“劳动创造美好”的深刻内涵。活动现场,卫星化学代表上台发言表示,“将把三十年化工行业经验提炼成劳动教育素材,帮助青少年理解工匠精神。”
推进会现场,还特别邀请到三位来自基层的“五老”代表:用诗歌点亮乡村孩子梦想的俞华良老师,让非遗菱角文化焕发新生的大桥镇“云生风菱”团队,三十年如一日守护青少年成长的新丰镇张培华老师……通过他们的故事,感受“银发力”如何润物无声地滋养着下一代成长。”
随后,新丰镇相关领导为俞华良、黄宝昌、唐锦留、朱荣甫、周进华、朱松甫等6人颁发“五老”辅导员证书,在即将到来的丰收季节,迎来新一批“五老”志愿者。相信有“五老”的关心关爱,这里的孩子一定会很幸福。
南湖区关工委主任俞新华表示,“未来,区关工委通过制度优化激活‘五老’资源库、以项目化运作贯通育人链条、品牌化培育擦亮南湖标识,让红色基因传承与青少年成长需求同频共振,结出育人硕果。”
“我们期待通过‘五老’的言传身教,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热爱劳动的种子。”推进会最后,嘉兴市关工委副主任薛月芳总结道。教育从来都不只是学校单方面的事情,需要全社会的参与。“五老”用最朴实的方式,书写着“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动人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