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旅游报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从古至今,人们总是将读书和旅行、诗和远方并举。“游学”一词,更彰显了“游”与“学”的紧密联系。“游”是“学”的途径与方式,“学”乃“游”之目的与成效。边游边学,寓学于游。游有所获,学有所成。
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是游学的践行者与倡导者。他率弟子周游列国,足迹遍及卫、宋、陈、蔡、楚等地,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先河。汉代司马迁“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他壮游天下,博览古今,为《史记》创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明代旅行家徐霞客一生在路上,走遍两京十三布政司,东到普陀山,西到腾冲,北到长城、盘山,南到罗浮山。他边游边学边记,留下了长达63万字的《徐霞客游记》。中国旅游日定在《徐霞客游记》开篇日5月19日,正是对“徐霞客千古奇人,《游记》千古奇书”的致敬与传承。
从孔子到司马迁,从徐霞客到今天千千万万的游客、学子、读书人,“游”与“学”密不可分、相得益彰早已成为共识。2025年“5·19中国旅游日”活动期间,文化和旅游部围绕“学”这一场景,组织多家单位发起“跟着语文课本去旅行”话题,推出专属特惠年卡,开展云阅读会员卡优惠活动,面向广大消费者发放购书满减券;鼓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单位丰富服务项目,提供延时服务,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游学活动。
与此同时,各地纷纷推出展览展示、研学活动、读书交流等,丰富游学体验。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推出中国旅游日徐霞客主题展览,围绕徐霞客与中国旅游“N”个不得不说的故事,通过“霞客出游”“中国旅游”“诗和远方”“宁波开篇”等篇章,展示中国旅游的发展历程和中国旅游日的当代意义。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举办“春游古蜀道”研学活动,分年级、分批次组织中小学生走进蜀道遗迹、探秘古蜀文化。北京市西城区图书馆推出“跟着书籍去旅行”活动,向市民游客推荐旅游书籍,展示北京的历史文化、名胜古迹、风土人情。
线下游学如火如荼,线上活动亦精彩纷呈。Hehson微博、抖音等平台发起“跟着语文课本去旅行”话题。喜马拉雅推出“声动旅途”主题系列活动,投入超千万级会员权益及流量资源;启动“声阅山河”会员特惠季,推出专属特惠年卡。当当网推出促销活动,在主站平台及APP发放购书优惠大额满减券;发放当当云阅读会员卡月度卡10万张……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中的这段文字,是孔子弟子曾皙的毕生志向,也是古人春日游学的真实写照。春未远,夏尚浅,“5·19中国旅游日”,不妨带一本书去旅行,于书香中畅游锦绣山河,尽享美好旅程。(李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