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荔枝新闻
原本杂草丛生的荒地,如今竟变成能撸猫、喝茶、发呆的"治愈小站",从无人问津到网红打卡地,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在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里,有一片"秘密花园",它由该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一群05后大学生耗时一个多月爆改而成。
"旱园水做"的鹅卵石小溪、转得欢快的小风车、可领养的不知名小花、浪漫的蔷薇、温暖的小夜灯......
这就是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网红"秘密花园",课余时间,同学们都爱来这里打卡、发呆。从早8点的"晨曦写真",到晚上的"奶茶局",在这里压力烦恼全清零!
吕紫轩同学说:“有时候看一眼,都会觉得今天很美好,因为它有花,还有这些鹅卵石铺在这边,身心都舒畅。”
一个多月前,这儿还是一块无人踏足的荒草地,变电箱露在外面,土里面全是硬邦邦的砖头块。艺术设计学院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同学们脑洞大开,打算用专业所学给它变个样!想到就去做!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学生金一涛说:“当设计图遇上现实,我们的80平米的空间挑战才真正开始。拔草,成了我们的‘第一课’,看似松软的土层,一镐头下去可能就是坚硬的砖块,震得虎口发麻,在除草的过程中,还有素不相识的同学主动加入拔草队伍。”
课堂上学的园林造景知识派上了大用场,陶盆倒扣当"瀑布",鹅卵石堆成"小溪流",就连地上的圆形石子画,都是用尺子量着摆的。
金一涛说:“‘旱园水做’的鹅卵石小溪,‘旱园水做’是扬州园林营造技艺之一,我们在课堂上学过,在本次的建设中我们就想着在自己的设计中也融入这个传统技艺。”
汤聪同学说:“就是很感慨,没想到自己学的这个专业,有一天建出来的这个小园子,可以给大家一个心灵能够栖息的港湾。”
师生团队利用工地废料、本地植物,实现"低成本高成效"改造,形成可复制的微更新经验。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李惠瑨说:“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磨炼意志品质,养成劳动习惯,珍惜劳动成果和幸福生活。高校既有绿地资源,如公寓闲置角落,为低成本改造提供可能。”
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记者|明玉花 徐授科
编辑|木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