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太行日报
□本报记者 刘茜茜
今年5月,随着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施行,婚姻登记“全国通办”政策在我市全面落地。这一打破地域限制的惠民举措,让异地新人告别“户口簿限制”的烦恼,仅需一张身份证即可在工作生活地便捷领证。
5月14日10点,阳光透过婚姻登记处的玻璃窗洒在大厅里,29岁的霍先生与26岁的李女士手牵手走进城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大厅。这对相恋3年的情侣,曾因户籍问题犯过难。“我是本地人,她是洛阳人。如果在以前,我们异地领证要带户口簿、单身证明,还得两边跑办理相关手续。赶上国家的好政策,我们省去了好多麻烦。”说话间,霍先生和女友便将身份证递给窗口工作人员王烁。
“请核对信息,并在声明栏签字。”王烁在全国婚姻登记系统中录入两人信息,打印机随即“吐出”结婚登记审查处理表。从提交证件到领取结婚证,整个过程仅用了10分钟。当红色的结婚证递到手中时,李女士难掩喜悦:“今天一早我从洛阳坐高铁过来,中午就能赶回去上班,这个政策真是方便。”
城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主任宋小芳介绍,新政实施后,内地居民申请结婚登记无需再提供户口簿,只需出具本人居民身份证和无配偶及血缘关系的签字声明,现役军人登记材料也同步精简。“过去很多年轻人户籍随工作迁移,户口簿可能留在老家,或者婚姻状况信息未及时更新,导致登记时需要往返奔波开具证明。”宋小芳展示着系统后台的数据,“现在通过全国婚姻登记系统联网核验,直接解决了‘证明难’问题,平均每对新人办理时间从原来的30分钟压缩至10分钟。”
政策带来的便利直观体现在登记数据中。王烁打开预约系统介绍道,新政实施以来,前来登记的流动人口明显增加,其中跨省登记的新人来自湖北、四川、广东、黑龙江等多个省份。“‘5·20’临近,每天都有新人咨询预约情况。目前,预约5月20日当天登记人数已超过100对,预计总数将突破200对。”王烁说,以前常有新人因为户籍限制推迟婚期,现在政策打破了地域壁垒,很多情侣特意选在新政实施后领证,可谓是“政策见证的幸福”。
在候登区,记者遇到了来自云南的杨先生和四川广元的陈女士。这对在晋城工作的“90后”情侣,原本计划春节回男方老家领证,得知新政后便提前预约了登记。“我们俩都在晋城打拼,以前总觉得‘户口不在这儿,领证像个麻烦事’,现在只用身份证就能办,感觉这个城市真正接纳了我们。”杨先生一边展示手机里的高铁票订单,一边笑着说,“省下的路费能多拍一套婚纱照,政策红利也是‘甜蜜红利’。”
婚姻登记“全国通办”的背后,是跨部门数据共享的深度协同,通过打通公安、民政、人社等系统的数据壁垒,婚姻登记部门可实时核验当事人的户籍、婚姻状况等信息,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这不仅是一张结婚证的“跨省流通”,更是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体现。便捷的政务服务能增强人才吸引力,让异乡人在就业地扎根成家,感受到晋城这座城市的温度。
临近中午,登记大厅依然忙碌,新人脸上的笑容与墙上“百年好合”的标语相映成趣。霍先生和李女士在宣誓厅庄严宣誓后,将结婚证小心收进包里。“以前总觉得结婚登记是道‘关卡’,现在才发现,政策早就为我们铺好了‘幸福路’。”李女士说。这对新人的经历,正是万千异地情侣的缩影——当政务服务的温度跨越地域,爱情便少了阻碍,多了份从容。
从“户籍地办理”到“全国通办”,从“多证齐全”到“一证通行”。婚姻登记政策的变革,丈量着民生服务的精度,也承载着社会流动的广度。随着“5·20”登记高峰的临近,全市婚姻登记部门已增开服务窗口、调配工作人员,全力做好服务,让每一对新人在便捷之外,更能感受到幸福感与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