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夏时报微博
华夏时报记者 赵奕 上海报道十年,上海富友支付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富友支付”)仍在为IPO努力。
近日,招股书又一次失效的富友支付,第三次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说明书。梳理招股书记者注意到,这家老牌支付机构近年来盈利能力承压,在2024年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此外,自成立以来,富友支付因业务合规问题多次被监管处罚,合规短板凸显。
针对本次IPO相关情况,《华夏时报》记者多次尝试采访富友支付,不过公司相关负责人以“目前阶段,公司不方便接受媒体采访”为由,拒绝了采访要求。
盈利能力承压
根据招股书,本次IPO,富友支付拟计划将募资基金的35%用于通过差异化的创新解决方案来增强产品组合;30%用于投资技术平台及基础设施,以及提升技术能力;15%用于扩展支付网络,深化与合作伙伴的关系;10%用于拓展海外业务,巩固市场地位和实施增长策略;另外10%作为营运资金和一般公司用途。
公开信息显示,富友支付成立于2011年,同年获得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支付业务许可证》,获准在全国开展银行卡收单和互联网支付业务。目前,富友支付的产品和服务已经覆盖智能收银终端、扫码支付、手机认证快捷、协议支付、基金申购/赎回/分红支付、收汇/付汇、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信用卡还款等多种场景。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富友支付是中国率先提供多渠道数字支付及数字化商业解决方案的科技平台之一,也是首批获得开展跨境外汇支付服务许可的公司之一。
然而,这样一家拥有丰富阅历的公司,却在资本市场吃尽了苦头。十年的时间,富友支付先后六次瞄准IPO,但始终未能如愿。2015年,富友支付便开始筹划上市,其母公司富友集团先后与兴业证券、东方证券签订辅导协议,2021年又更换为国金证券,计划在A股上市,但是最终都无疾而终。
此后,富友支付转战港股市场。2024年4月30日,富友支付首次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申请于同年10月失效;2024年11月8日,富友支付第二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今年5月8日其二次申请再次失效。
业绩的压力或许是富友支付上市路上的一块绊脚石。最新的招股书显示,2024年,富友支付实现营业收入16.34亿元,同比增加8.54%;实现净利润8432.5万元,同比减少9.31%。
具体到业务方面,富友支付综合数字支付服务占收入比重达92.5%,其中境内支付服务占比83.9%;跨境支付服务收入占比8.6%。另外,数字化商业解决方案占比7%。
对于2024年净利润的减少,富友支付解释称,主要归因于偿还进项增值税盈余扣减产生的其他亏损增加,以及行政开支增加等原因。
此外,富友支付的毛利率也不容乐观,2024年,公司毛利率为25.9%,虽较2024年回升0.7个百分点,但较2022年下降了2.5个百分点。将时间拉长来看,2021年至2023年,富友支付的毛利率逐年下降,分别为30.5%、28.4%、25.2%。
对于毛利率的下行,富友支付表示,境内支付服务的毛利率下降,主要归因于交易量增加令收单服务的佣金增加,作为公司加强与渠道伙伴合作的定价策略的一部分,若干渠道伙伴于2023年获得了更高的佣金率;跨境数字支付服务业务的毛利率下降,主要归因于市场竞争导致服务费减少及佣金增加。
合规风险犹存
除盈利疲软外,合规管理成为富友支付IPO道路上的另一道坎。根据招股书,自2021年至今,公司支付服务因未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而受到四次行政处罚,涉及金额总计约690万元。
根据公开信息,2023年11月,富友支付因存在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等三项违法行为,被罚款455万元。公司时任董事长张某群被罚款8.5万元。2024年2月因外汇违规被罚没82.5万元。同年3月,该公司曾因违反规定办理经常项目资金收付,被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分局没收违法所得1.75万元,罚款65万元。
对此,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屡次遭受处罚,表明富友支付此前存在合规短板,另外,此前也遭到监管部门相关问询。在支付新规落地与谋求公开上市的背景下,富友支付需要秉持稳健发展原则,进一步巩固合规工作。尤其在此前收到过罚单的情况下,需要梳理过往的合规问题,不断健全内控机制,为后续可能迎来的更好发展打下坚实根基。
此外,富友支付因此前为P2P平台提供支付服务而卷入47起相关诉讼。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47起诉讼中的39起已完全解决,富友集团无责任支付赔偿。
富友支付的法律顾问认为,上述诉讼不会对公司的业务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就富友支付过往与P2P平台的合作而言,自2014年至2024年,公司也收到监管机构转发的合共89起P2P相关投诉,但概无任何投诉引致针对本公司的监管行动,经法律顾问确认,自2017年起及直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公司未曾遭受任何P2P相关行政处罚,也未曾被判定在任何P2P相关诉讼中承担责任。不过,富友支付无法保证,上述事项或因先前与P2P平台的合作所产生的类似事件将来不会对公司的业务及财务状况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在市场层面,2024年中国综合数字支付服务市场的交易支付总额TPV为268.6万亿元,由支付宝、财付通、银联商务三大非独立综合数字支付服务提供商主导,三者合计占75.6%的市场份额,富友支付排名第八,市场份额约为0.8%。在独立综合数字支付服务提供商中,富友支付排名第四,市场份额约为4.5%。
“头部企业凭借品牌优势、技术实力和庞大用户基础,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享受规模经济带来的成本优势。这使得新进入者和中小支付企业面临巨大竞争压力,市场资源向头部集中。”中国投资协会上市公司投资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支培元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但这并不意味着市场没有机会。
苏筱芮也认为,支付市场头部企业市占率较为集中,前三大企业占据了市场约76%的市场,且近年来支付领域的支付方式、科技创新均由头部机构引领市场。中小机构的突围,可从细分支付场景与解决方案、联合收单、大型支付机构的优质服务商等角度,结合自身优势资源禀赋推动差异化竞争与发展。
苏筱芮进一步分析表示,在监管趋严、竞争激烈的背景下,除依赖规模扩张外,当下来看,各家支付机构深挖垂直场景成为趋势,通过“支付+”解决方案的打造以及SaaS商户经营场景的特征提炼,挖掘商户综合价值,聚焦重点零售生态与消费者需求,为商户直接提供经营赋能。
未来,富友支付能否圆梦IPO,本报将持续关注。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