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环境网
北京市共有8个综合执法队伍,负责市场监管、生态环境、交通、文化、农业、应急、城市管理、自然资源和规划8个领域的市、区两级综合行政执法。8个综合执法队伍除承担本领域的行政检查、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外,还综合行使药品、商务、教育、广播等10个部门的全部行政处罚权,以及发展改革、园林绿化、住建、粮食、地震等5个部门的部分行政处罚权。
针对当前综合行政执法存在的监管与执法协同不足、执法统筹力度不够、执法效率不高、执法重点不突出等问题,北京市统筹全市执法队伍科学处理好“六个关系”,提升执法效能。
科学处理好综合执法与行业管理的关系。行业主管部门和综合执法队伍要深化落实好市编办、市司法局下发的《关于进一步理顺行业主管部门与综合执法机构职责关系加强监管协同的意见》中明确的监管职责、完善协同机制等要求,建立并打通综合执法事项和行政检查事项“两张清单”,健全协同机制,共同确定行政检查的各自侧重点,完善行政检查计划、案件移送、重点任务实施等工作机制。
围绕上级与下级的关系深化完善现有制度。上级加强垂直统筹,规范执法程序和文书格式,完善行政处罚裁量基准体系,推动同一行业领域和跨区域之间同一执法事项相同情况的裁量基准。对有较大影响和跨区大案要案统一查处,对行业领域突出专项执法进行统一调度。政府相关部门加强行政考核,强化市级任务统筹培训指导、检查评估等职责,对市级部门擅自下放职权或调整市区执法权限进行严控。
围绕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的关系持续加强改革力度。推动非现场监管全覆盖,持续提升非现场监管比例。以投诉举报线索、舆情监测、检查处罚结果等数据为基础开展大数据监测分析,形成行业风险模型,对高风险问题精准靶向执法。将非现场监管结果数据作为信用监管、分级分类监管重要指标,并作为“无事不扰”企业清单产生的重要依据。
处理好全面工作与重点工作的关系。各综合行政执法队伍聚焦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关注、行业风险隐患突出、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问题,挖掘执法重点,以重点带动全面。行业管理部门调整执法效能监测指标,在“职权履行均衡度”基础上,增加“高频执法事项结构分析”和“执法重心吻合度”等指标,引导调整执法方向;开展协作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以“小切口”专项治理为主要抓手,进一步提升执法质效。
围绕执法与治本的关系综合施策发挥作用。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发挥信息情报分析和典型案例的警示引领作用,完善反馈问题抄送制度,及时将问题通报行业管理部门,为出台治本措施提供帮助。行业管理部门发挥行业监管的引导教育作用,开展行业作风风险监测分析评估,持续发布行业合规指引,提升行业合规经营水平。
围绕人员素质与科技赋能的关系持续提升执法能力。各综合行政执法队伍、行业管理部门依托一体化市级综合平台,打通行业管理与行政执法边界,实现管理、查询、移送、反馈、分析全流程信息化,执法人员按流程照单检查。整合全市事前事中事后各类大数据资源,依托市政务和数据局共享政务服务结果信息和相关详细信息,为开展风险隐患监测分析、精准靶向实施行政执法提供服务。
作者单位: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总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