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经过这里变道,车身都要剧烈振动一下,好影响行车安全哦。”近日,有读者向重庆晨报反映,成渝高速白市驿互通进城方向(含谷段)路面中间有一条20多米长的裂缝,一侧有轻微沉降,晚上视线不好经过这一路段时,车辆会向右抖动,影响行车安全。
近日,记者前往现场进行实地查看时发现,这条裂缝位于第三车道,如果沿渝昆高速主线往前行驶,要经内环快速路前往江北方向或凤中方向,则要在此路段向右前方变道,市民所反映的裂缝正好位于这一路段。
投诉
路面有裂缝影响交通安全
记者在白天多次驾车经过这一路段进行了实地体验,由于这条裂缝处在第三车道右侧靠近分道标线的地方,正前方有几块路线指示牌,司机经过这里时一般会注意到指示牌,不会刻意去上看路面,如果有阳光时,在白天也不容易发现。行经此地如果要向右变道进入新中梁山隧道的车辆,必须要在这一路段变道,由于裂缝最深处可以容下一个成年人的拳头,且右侧目测约有5厘米的落差,小车经过时抖动现象较为明显,大货车经过时车身也有轻微晃动。
市民孙先生说,不久前一天晚上他从永川回九龙坡半山,经过此地时速度约90公里/小时,感觉车身剧烈抖动,“晚上视线不好,当时我还以为方向盘失控了,把车上同行的人也吓了一跳。”
含谷段作为成渝高速重庆段改扩建的核心节点,自2021年起经历大规模改造,主线由双向四车道拓宽至十车道,设计时速提升至100公里。然而,施工期间交通未完全中断,重载车辆持续通行可能加速路面疲劳。
这条裂缝是何时形成的?记者联系了成渝公司相关负责人,他们表示,这条裂缝在几个月前就出现了。“我们在巡查中发现后,向城投集团和高新区进行了反映。”相关负责人说,由于这段道路是几年前进行拓宽扩建的,目前路面上这道裂缝在第三车道上,属于拓宽部分,所以应由拓宽扩建单位进行维修。“我们只负责第一、二车道,即老成渝高速公路的路面养护,此前我们也接到过驾驶员反映,我们正协调他们进行维修,防止裂缝扩大。”
专家指出,重庆夏季高温多雨,沥青路面易因温度应力与水分侵蚀产生龟裂,若不及时修补,裂缝会迅速扩展。
调查
管护主体经过多次移交
成渝高速公路于1995年7月全线建成通车,距今年已近30年。其实,早在十多年前,中梁山隧道单日过往车辆已达7万辆左右,远超其最初的设计容量。于是,在中梁山隧道两侧,增建了新中梁山隧道,这样,成渝高速公路经过中梁山时,由原来的双向四车道扩宽为双向八车道,高峰期的“瓶颈”问题也得到一定程度缓解,连接白市驿互通的路面,也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相应拓宽。
正在拓展扩建的过程中,这一路段的管护主体发生了多次变化。“最早的主线双向四车道及应急车道属于我们管护范围。”成渝公司相关负责人说,此次发生裂缝的路面正是后来拓宽建设的,它的管护主体是城投集团,后来,城投集团又移交给了市城市管理部门。记者致电市市政设施运行保障中心时得知,这一路段的管护已移交高新区。
平时上下班高峰时期这一段交通压力较大,如果要关闭第三车道及周边进行维修的话,维护期间势必会带来更严重的拥堵问题。记者从重庆高新区城建事务中心了解到,此前,高新区负责的是匝道隔离带以内(这一段高速路由主隔离带和次隔离带组成,次级隔离带外侧是转换匝道)的管护,裂缝所处位置以前是市级部门负责,前不久才进行移交,由于这一路段由高速交巡警执法,路面维修须跨多个部门进行衔接协调。
回应
近期将安排管护单位修补
成渝高速日均通行量占成渝城市群货运总量的30%,由于过往重车较多,路面损害不可避免。近年来,交通部门加大了对超载车的查处力度,对于保护路面平整是一个好消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不仅仅是成渝高速白市驿至西环段,内环快速路南环互通也在近两年进行过拓宽改造,道路拓展过程中,由于建设施工时序紧张,施工单位建设完成后要经过保质期后进行管护工作移交,特别是多次移交过程中发生类似问题如何处置,这是超大城市治理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来自成渝公司等单位的信息,按照工作计划,包括西环等路段在内的部分原由该公司管护的路段将逐步移交给市市政设施运行保障中心等单位,“通过理顺管护关系,落实养护责任,出现问题就能及时处置,提高养护效率,让城市快速路更通畅。”
针对成渝高速含谷段因道路加宽后目前形成的20米左右的道路裂缝,记者了解到,高新区城市建设事务中心目前在未进一步明确道路管护主体责任的情况下主动作为,计划近期向成渝高速交警部门办理占道施工手续,并安排市政设施管护单位尽快组织修补,消除道路安全隐患。
新重庆-重庆晨报记者 陈军 摄影报道
下一篇:公益金赋能伊春市青少年冰雪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