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究竟视频微博
【最新研究:#学龄前儿童肥胖风险存在居住地差异##学龄前女童肥胖风险高于男童#】
在中国,儿童青少年肥胖率攀升已成为一个日渐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国家卫健委在《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中曾提出警示: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2030年我国儿童超重肥胖率将达到31.8%。
要想遏制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需要及早识别高风险人群并采取干预措施。学龄前时期不仅是儿童生长发育的敏感期,更是体重管理的关键期,该阶段有过多脂肪积累的儿童在青少年和成年时更易超重、肥胖。根据由国家卫健委牵头开展的最新一轮(2015-2019年)中国居民慢性病与营养监测结果:6岁以下学龄前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已迈过10%大关(10.4%)。
一项由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王成龙、王晶晶等发表在最新一期的中疾控周刊上,题为“The Prevalence and Geospatial Variation of Body Fat Percentage Among Preschoolers: A National Survey — 31 PLADs, China, 2020”(2020年中国31个省份学龄前儿童体脂率流行情况及地理空间差异的全国性调查)的研究文章揭示了我国学龄前儿童的“隐形肥胖”问题。根据该研究,我国学龄前儿童的肥胖风险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居住地差异,这提示居住环境、遗传、家庭、运动等因素均可能导致儿童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