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为何要整顿隐藏式车门把手#】#技术可以创新安全不能无把手#喜提新车,结果车门把手“找不着、打不开、还夹手”?日前,工信部公开征集对《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意见,拟对近些年流行的隐藏式车门把手进行规范。如今,汽车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一款汽车想要吸引用户,除了提升性能,更要在设计上“卷”出花样。隐藏式车门把手之所以流行,既在于能一定程度降低风阻,更在于能让整车体现出浑然一体的未来感。数据显示,某汽车平台筛选的超一万四千款车型中,有1578款搭载隐藏式车门把手,其中新能源车型占比高达74%。可见,隐藏式车门把手已经成为新势力追求的设计风尚。但正如不少人吐槽的,相比于传统机械结构一拉就开,隐藏式车门把手的设计五花八门,时常让不熟悉的人摸不着头脑。有的用手轻扫,车把手便自动弹出;有的要先找到隐藏按钮,才能触发把手开关;还有的必须先往里顶、再向下压,最后朝外拉,才能打开这扇“近在眼前”的车门……平常繁琐一些也就罢了,一旦遇上事故、断电等紧急情况,里面的人出不去,外面的人打不开,别出心裁的设计就有可能成为致命短板。技术可以创新,但安全不能“无把手”。此次国标修订,“安全”二字贯穿始终。比如,规范隐藏式车门内把手、应急式车门内把手易于识别的安全标志,强化汽车车门外把手在碰撞以及车辆起火等事故场景的安全逻辑,增加机械或者断电保护等安全冗余设计要求,从而保证汽车在意外事故中车门能够正常开启。说白了,车门设计不能只看颜值,不顾价值,危急时刻能救命的,才能称得上“好设计”。此次国标修订虽聚焦车门把手问题,但传递的“安全至上”设计理念,显然需要整个汽车行业落到实处。今天,越来越多新车叠满“黑科技”,而无论是过于复杂的汽车电子系统,还是里里外外的无实体按键设计,抑或是越做越大的车载屏幕,都可能给用户带来不必要的安全风险。置身智能化浪潮,汽车的创新空间还有很大,但算力升级也好、配置进阶也罢,安全从来不是“高配”选项,而是必须坚守的底线。有人说,智能汽车已经成为“四个轮子的超级计算机”。越是如此,越需要车企在安全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点,脚踏实地研发技术、测试验证。始终以人为本,才是真正的创新智慧。(@北京日报 评论员 邱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