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打call!中国“最美地铁站”藏着这么多惊喜
创始人
2025-05-10 06:45:30
0

转自:上观新闻

近日,外交部发言人在海外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段主题为“中国最美地铁站”的视频,海内外网友纷纷被“种草”。城市地铁站不仅是交通枢纽,还是值得细品的文化艺术空间。这些“中国最美地铁站”是如何诞生的?它们究竟藏着多少惊喜?

兼具文化与自然之美

交通运输部透露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底,我国共有54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325条,运营里程超1万公里,车站6000多座。

在中国不少城市,众多极具中国特色的壁画、彩绘装饰着多个地铁站,使得地铁空间具备文化之美、自然之美、现代之美。

北京地铁19号线平安里站的中式花灯。

北京地铁19号线平安里站的皮影戏灯箱。

比如,北京地铁19号线平安里站的设计融合了多种传统文化元素。站外为青砖灰瓦的四合院建筑风格,站厅内有仿古的栏杆、红柱子,梁上是古色古香的彩绘。站厅穹顶悬挂仿明代元宵花灯,立柱为可旋转的“走马灯”灯柱,运用皮影戏等元素,武生、花旦等皮影剪影在旋转中跃动。一些柱子上呈现喜鹊、竹子的图案,表示喜上眉梢、竹报平安等美好的寓意。

深圳岗厦北地铁站的设计别具匠心,未来感拉满。地铁站的核心中庭采用钢混组合结构,相当于4个篮球场的大小。阳光透过天井映射在地铁站内,格外通透明亮。下方有一条全透明的玻璃隧道,乘客可以清楚地看到地铁列车在隧道里飞驰的全景。

北京地铁8号线林萃桥站的彩雕玻璃作品。

上海地铁16号线滴水湖站,在今年完成升级改造,一出站就可饱览滴水湖的湖景,实现了城市交通到自然景观的无缝切换。滴水湖地铁站是16号线的终点站,俯瞰滴水湖站,整个车站的主色调是不同明度的蓝色,好似湖水的渐变光影。建筑造型的设计灵感来自上海市花白玉兰,它的流线型外观与滴水湖的环状水域遥相呼应。

蓝天白云下,地铁列车从麦田边穿梭而过。这样的景象出现在成都地铁大面铺站,成都人将最美地铁站修建在希望的田野上。在麦田生长期,一大片麦浪如潮水涌动,远处是群山,近处有花田,列车穿行其间,仿佛一张城市拥抱自然的壁纸,充满着想象力,让人不禁感叹“原来地铁站也可以这么建”。

上海站点风格各异

起初,人们对地铁站的要求只是“便捷出行”,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中国大城市的地铁改变了千篇一律的风格,开始从功能地铁向人文地铁转变。

在上海,每天超过1000万人次在地铁站穿行。但上海并非中国最早修建地铁的城市。

1969年10月1日,中国的第一条地铁在北京建成通车,当时,周恩来总理等国家领导人亲自体验了一把。由于当时北京地铁是战备工程,所以在通车后很长时间不对公众开放。

1993年5月,上海地铁1号线锦江乐园站至徐家汇站段建成通车,虽然仅5个站点,但这标志着上海成为中国内地继北京和天津之后,第三个开通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

上海吴中路地铁站。

如今,上海不少地铁站的设计注重与周边环境、区域文化相协调,风格变得丰富起来。

比如,13号线淮海中路站用小地砖、红砖墙、古铜站牌和石库门造型营造浓浓的“海派风情”,两侧电子屏还有周边优秀历史建筑介绍。

11号线迪士尼站站厅设计在吸取迪士尼元素的同时融入中国本土元素,米奇、米妮雕塑的设计灵感都源自中国传统剪纸艺术。

近日,一位旅行达人在社交平台上剪辑1分钟视频推荐上海地铁豫园站。画面中,蜿蜒的灯带变换着颜色,其曲线的造型好似黄浦江的江水,有韵律地流动着。浪尖的几何造型还借意城隍庙飞檐的轮廓倒影,使其成为极具科技未来感的创新站点。

地铁设计走向多元化

在专家看来,一座城市在地铁网线达到一定规模之后,地铁对于城市的功能和意义就会开始变化,转而承载产业方面的诸多功能。地铁站的设计理念变化,也是随着城市发展而逐渐演变的。

20世纪中叶之前是地铁站设计的早期探索时期。比如,1900年开通的巴黎地铁,部分车站采用了新艺术运动风格的装饰,入口处的铸铁栏杆和玻璃灯罩设计精美。1938年启用的纽约地铁洛克菲勒中心站,以其独特的装饰艺术风格闻名,墙壁上还有精美的马赛克镶嵌画。

20世纪中叶到20世纪末,是地铁站的功能与美学结合的发展时期。地铁站设计不再局限于基本功能,开始与美学相结合。比如,1956年建成的莫斯科地铁,许多车站都装饰着华丽的吊灯、大理石立柱和精美的壁画,堪称艺术殿堂。1979年开通的香港地铁,在设计上注重空间的合理利用和标识系统的清晰性,同时融入一些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元素。

西安地铁8号线寒窑站。

进入21世纪,地铁站的设计更加注重多元化与个性化的发展。一方面强调与城市文化、地域特色相融合,另一方面运用现代科技和创新材料,打造独特的空间体验,如广州地铁彩虹桥站通过灯光和材料营造出富有艺术感的空间。同时,可持续发展理念也在地铁站设计中得到体现,越来越注重节能、环保和生态设计等。

如今,公共艺术介入地铁空间,是国内外地铁站的通用设计手法。

公共艺术在中国地铁中最常见的是壁画,在国际城市地铁中有雕塑、绘画、装置、景观等表现形式。

一些公共艺术展览和活动,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地铁站内。伦敦地铁于2000年实施了“艺术车站计划”,在30多个车站为公众提供了100多场世界级的当代艺术展,城市地铁变成一个个免费参观的地下美术馆。香港地铁于2000年推出“艺术之旅”项目,采用短期艺术展览的形式,邀请车站周边的社会文化机构参与,在各车站举办多次展览。

地铁文创成为出圈产品

随着地铁美学空间的发展,地铁衍生品和文创逐步成为地铁艺术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伦敦地铁创意产业是世界上运作最早也是最成功的典范之一。伦敦地铁专卖店里出售各类地铁文化创意产品,包括伦敦地铁相关书籍、地铁车辆模型、家居用品、服饰、礼品等,成为最受各国游客欢迎的商店之一。

近年来,上海地铁开始跨界创新,与大耳狗、胖虎、天文馆等各类IP联名,在建党百年、冬奥会等重大节庆及纪念日推出纪念卡等。地铁卡的设计也是多种多样,一些乘客每年收藏一些特定的地铁卡,比如生肖卡、拜年卡等。

另外,广州地铁的霹雳一号包、天津地铁的列车积木、成都地铁的仿真车辆模型、北京地铁的壁画文创水杯等,都成为广受欢迎的“出圈”文创品。

(文内图片来源:新华社)

原标题:《外交部打call!中国“最美地铁站”藏着这么多惊喜》

栏目主编:龚丹韵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彭薇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维护国际经贸秩序的立场坚定... 应美方请求,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在瑞士举行。中方在充分考虑全球期待、中方利益、美国业界和消费者呼吁的基础...
来自雪豹之都西宁的“礼物” 雪豹文创。本报记者 陆广涛 摄本报记者 张慧慧“这个设计很有特点!”“妈妈,我想把这个雪豹毛绒公仔带...
330千伏玉树二回接入工程 保... 本报讯 (记者 董洁 通讯员 王宏霞) “地区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已下令,现在请大家按照调度指令开展作业...
开展家庭教育指导 检护少年健康... 转自:法治日报□ 本报记者 徐鹏  近日,青海省人民检察院联合省人民法院、省妇联、省教育厅、省民政厅...
成都“送体到校”活动落幕 转自:成都日报锦观惠及35000余名学生成都“送体到校”活动落幕 本报讯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成都蓉城豪取五连胜 转自:成都日报锦观客场4∶0梅州成都蓉城豪取五连胜 本报讯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胡锐凯)...
节后错峰游 成都是全国第三大热... 转自:成都日报锦观节后错峰游 成都是全国第三大热门目的地 本报讯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杨富...
李在明登记成为韩国总统候选人 转自:成都日报锦观李在明登记成为韩国总统候选人 韩国共同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李在明10日正式登记成...
结婚领证不用户口簿 还需哪些材... 转自:成都日报锦观结婚领证不用户口簿 还需哪些材料?民政部就婚姻登记“全国通办”政策作七问七答 ...
平凡铸就伟大 劳动闪耀滇池——... 在大渔街道新村社区里,有这样一位令人敬仰的劳动者——刘琼丽,她不仅是民间画的坚守者,更是一名优秀的共...
中医药非遗展讲述“生生之道” 日前,“生生之道——中医药非遗主题展”在北京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开幕。展览展示了近50项传统医药类非...
从历史长河到现实岸畔的幽远沉思 王昭君、蔡文姬、冼夫人、刘禹锡、陆游、李清照、柳如是、黄遵宪……这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从杜卫东的书...
当外国人也爱上中国字 阅读提示 4月20日是第16个联合国中文日,由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日韩合作...
《几生修得到梅花:有所思堂诗稿... 本报讯 近日,朱小平诗集《几生修得到梅花:有所思堂诗稿》由中国华侨出版社再版。这本诗集情真意切,旨...
母爱,铭刻在骨头里 《母爱情深》(中国青年出版社)是厉彦林纪念母亲去世十周年出版的一部散文专著。书中,作者以深沉与哀思、...
宣布停火后 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再...   当地时间10日晚,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再次传出爆炸声。  地区官员奥马尔·阿卜杜勒(Omar Abd...
绿茵燃情 高原放歌 五月的西宁,丁香绽放,花香四溢。夏都西宁·雪豹之都·丁香之城的绿茵场上,一场足球盛宴——第二届“大美...
首届中国新疆民间艺术季优秀节目... 本报讯(记者 师晓琼 摄影报道)5月9日,首届中国新疆民间艺术季优秀节目巡演青海站活动在经久不息的掌...
佩斯科夫:俄会考虑30天停火提... △佩斯科夫(资料图)  总台记者当地时间5月10日获悉,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
今天是母亲节 记得跟妈妈说 我... 123海报设计:卢文茂、蒋应杰来源:中国兰州网、兰州发布编辑:柴任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