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杰
4月29日,15家;4月30日,43家;5月6日,26家……最严退市新规落地后的首个年报季,上市公司股票正批量化ST或*ST。专业人士认为,“戴帽”上市公司数量激增,正是退市新规优胜劣汰的直接体现,这将倒逼企业加速提质,有助于A股市场生态优化。
触红线股票密集“戴帽”
5月6日是“五一”假期后的首个交易日,A股共有26家公司的股票被实施ST或*ST。比如,中广天择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的证券简称由“中广天择”变更为“*ST天择”。原因是根据刚发布的年报,该公司2024年度经审计的利润总额、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负且营业收入低于3亿元。
与*ST天择相似,深圳市宇顺电子股份有限公司4月30日公告表示,公司股票自5月6日起也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特别处理,股票简称由“ST宇顺”变更为“*ST宇顺”。
此外,由于2024年年度报告均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5月6日,广道数字、云创数据两家北交所上市公司也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其股票简称相应变为“*ST广道”“*ST云创”。这也是北交所首批“*ST”公司。“戴帽”公司今年已达140家
去年全年,A股共有154家公司的股票被实施ST或*ST。而Wind数据显示,今年至今,已有140家上市公司被实施ST或*ST,接近去年全年的数量。尤其是近期年报密集出炉后,这一现象更明显。记者发现,4月29日、4月30日和5月6日,短短3个交易日,84家上市公司股票就密集“戴帽”。
2024年4月,证监会发布《关于严格执行退市制度的意见》,被称为“史上最严退市新规”。专业人士表示,2025年上市公司批量“戴帽”现象与退市新规的实施高度相关。
“今年1月1日正式落地的退市新规,尤其是主板财务类退市指标的收紧,是核心诱因。”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退市新规将主板公司触发退市风险警示的财务指标门槛提高,条件从“净利润为负+营收低于1亿元”调整为“净利润为负+营收低于3亿元”,首次触发即实施*ST。
2024年是新规首个完整起算年度,2025年则是首个“执行年”。在他看来,新规通过提高退市门槛和缩短退市缓冲期,迫使企业无法依赖短期财务“操作”保壳,直接导致ST和*ST数量激增。
加速“劣币”出清
退市新规落地显效,正通过强化财务指标、拓宽退市渠道、压缩“壳价值”,对A股市场产生倒逼提质、优化市场生态的多维度积极影响。
比如,新规要求企业要聚焦主营业务,突击交易、虚增收入等操作空间被大幅压缩。田利辉表示,新规对连续亏损、营收不足的公司形成刚性约束。这就迫使企业必须通过改善经营或重组才能生存,而非依赖微利“保壳”。这将加速“劣币”出清,提升上市公司整体质量。
新规之下,ST股票的炒作空间将被压缩。随着上市公司“壳价值”进一步下降,投资者将会更关注企业基本面,资金将更多流向盈利稳定、技术领先的优质企业。
股票被ST或*ST,如果公司经营能力和盈利能力没有好转,就可能面临较大的退市压力。田利辉表示,退市风险的增加将促使企业加强财务透明度,提升合规能力。部分ST公司通过资产重组、引入国资或产业资本实现脱胎换骨,避免退市。这将倒逼企业从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
从更宏观视角看,退市新规正加速市场优胜劣汰,推动资源向优质企业集中,最终将提升A股市场的整体质量。
小知识
关于“ST”和“*ST”
在上市公司股票简称前冠以“ST”或“*ST”字样,是证券交易所对个股进行风险警示的做法,也是市场常说的“戴帽”,其意在提醒市场关注相应投资风险。其中,ST为“其他风险警示”,*ST为“退市风险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