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沈阳日报
“以前咨询涉及残疾人的法律法规时无从下手,现在法律服务直接‘送上门’!”坐在轮椅上的白女士握着《沈阳市法律援助指南》,对法律服务助残志愿者连连道谢。5月9日,在第三十五个“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市残疾人公共法律服务“进百家社区、入万户家门”专项行动现场会在大东区长安社区举办,旨在打通将法律服务传递至残疾人家庭的“最后一米”。
精准覆盖 从“人找服务”到“服务找人”
专项行动创新“三张清单”工作法,确保残疾人公共法律服务精准覆盖。
需求清单:发挥社区(村)残协和残疾人专干(专委)与残疾人贴心直面的工作优势,以“我是对门儿”践“两邻”双向选择助残帮扶行动为载体,在日常工作中主动收集残疾人的公共法律服务需求,建立残疾人家庭法律服务需求档案。
资源清单:依托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和“三零”工作室,充分发挥涉残服务单元的功能作用,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服务清单:降低法律援助门槛、减免相关费用,将一、二级重度残疾人和全部智力、精神残疾人纳入申请法律援助免予核查范围;对法律援助案件中残疾人申请司法鉴定事项,给予费用减免,且减收比例在50%以上……一项项创新举措,让公共法律服务惠及更多残疾人。
硬核数据 专项行动见行见效
2023年以来,市司法局、市残联先后出台《关于加强残疾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的意见》《沈阳市深化残疾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方案》,努力为残疾人提供全方位公共法律服务,为更好满足残疾人公共法律服务需求提供政策保障。《意见》出台以来,市残联以“进百家社区、入万户家门”残疾人公共法律服务专项行动为载体,在残疾人学校、残疾人就业基地等场所,选派法律服务人员开展残疾人公共法律服务活动120余场次,持续提高残疾人公共法律服务的知晓率和参与度。两年来,全市法律援助机构共为残疾人办理法律援助370余件,公证机构和司法鉴定机构为残疾人办理公益性公证、司法鉴定230余件,减免费用37万余元。
未来图景 从“专项行动”到“长效护航”
活动中,律师团队宣传残疾人保障法、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以及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条例等法律法规。市残联工作人员结合沈阳市残疾人就业现状和用工需求,对残疾人就业政策进行了深入解答。共为110余人次提供法律服务、就业形势等惠残政策咨询,发放宣传材料300余册。市残联权益保障部工作人员表示,这场“行走百个社区、叩开万户家门”的公共法律服务旅程,丈量出的不仅是服务的半径,更体现了沈阳这座城市关心关爱残疾人的文明刻度。
下一步,市残联将深化此次现场会活动成果,进一步提升残疾人公共法律服务质效,让法律更加贴近残疾人生活,让残疾人了解生活中的法律。从“专项行动”到“长效护航”,让扶残助残的政策承诺化作直达的暖心服务,为残疾人共享发展成果,共同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护航”。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
主任记者 封葑
下一篇:用中国创新赋能全球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