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伟海精英)
总裁又走了|东海证券
五
一节前夕,东海证券突发高管“出走” 震荡:总裁杨明与高管高宇相继辞职,且公告未出现致谢词,引发市场强烈好奇:这场人事地震,究竟是“个人选择”,还是“被动逃离”?
提前下课
4月29日晚间,东海证券发布《高级管理人员辞职公告》称,执行委员会主任(总裁)杨明先生,执行委员会委员高宇分别于4月26日和4月29日辞任一切职务。杨明先生的辞职原因是“个人原因”,而高宇则是“个人职业规划调整”。
东海证券在4月28日紧急召开董事会议,由董事长王文卓先生代为履行执行委员会主任(总裁)职责。
同一时间,东海证券旗下东海基金公告称,杨明在4月29日因个人原因卸任董事长职务;接替他的新任董事长,为东海证券执行委员会委员、董事会秘书袁忠先生。
要知道,杨明在2023年1月担任东海证券总裁,同年10月兼任东海基金董事长。高宇在2023年10月正式履职,主要负责资产管理业务。任期均未满三年,为何忽然离开?
更何况,公告中并没有出现例行的感谢词,这难免引发猜测。
业绩堪忧
说起券商高管离任,行家第一反应是猜测,是否来自业绩不佳。
数据显示,2023年也就是杨明履职当年,东海证券营业收入6.50亿元,归母净利润-4.92亿元,出现了罕见的亏损。2024年业绩有所改善:营业收入14.69亿元,归母净利润0.23亿元,勉强盈亏平衡。而在2022年,东海证券营业收入16.82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34亿元。
细分业务来看,2023年主营业务全面缩水:自营业务揽收-3.87亿元,同比下降209.02%(!)。经纪、投行、资管和信用业务均是两位数降幅。
2024年,东海证券自营业务揽收4.05亿元,由负转正;经纪业务净收入5.58亿元,同比增长13.82%。信用业务揽收2.02亿元,同比大增81.80%。投行业务揽收1.99亿元,同比下降40.80%;资管业务揽收0.31亿元,同比增长46.53%。
与杨明到任之前的2022年相比,东海证券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两年的累计降幅分别为12.68%和82.44%。占比不大的资管业务,累计增长22.87%,并且是唯一增长的业务。投行业务锐减57.68%;信用业务下降7.13%,经纪业务略降0.37%。
从公开信息来看,杨明主要经历集中在投资领域,并且曾在国联证券担任副总裁。在加入东海证券之前并无重大合规污点。
那么,其任期内业绩波动,究竟是个人管理失当,还是行业周期与战略失误的叠加?
大额浮亏
以对业绩影响最大的自营业务来说,表现堪比过山车。2022年到2024年,“投资收益”项分别为0.78亿元、-0.33亿元和6.90亿元;而“公允价值变动”项分别为2.70亿元、-3.55亿元和-2.86亿元。
大幅的“浮亏”,可能来自由东海证券保荐的万润新能(688275.SH)。
2022年9月29日,万润新能敲钟上市,发行价高达299.88元/股,为当年最贵新股。其首发募集资金高达63.89亿元,出现大幅超募。
作为保荐机构,东海证券收取了2.12亿元的承销保荐费用。旗下东海证券创新产品投资有限公司(简称:东海创新投资)战略跟投42.6075万股,锁定期两年。同时,因部分投资者中签弃购,东海证券余额包销认购153.0865万股,一举成为十大股东。
以发行价计算,东海证券支付了4.59亿元巨款,连同东海创新投资支付的1.28亿元,合计5.87亿元,这一数值超过2022年营业收入的三分之一。
然而,万润新能上市首日即大幅破发,媒体惊呼“中签股民人均亏损4万”。东海证券高位买入的“原始股”,也惨遭“套牢”。
鉴于万润新能在2023年转增股本,以前复权计算,首发当日收盘股价143.16元/股,2022年底为115.47元/股,2023年底为61.67元/股,2024年底为48.83元/股;而目前其股价为37.05元/股。
单看东海证券所持万润新能1.8%股份,目前市值仅为0.84亿元,与2022年9月买入原始股的金额相比,损失3.75亿元。
耐人寻味的是,东海证券所持股份并没有规定限售。那么,这家券商及高管人员,究竟有哪些考虑,为何没有采取止损措施?
连收罚单
可能并非巧合,2024年4月,江苏证监局责令东海证券限期改正,其中明确提及自营和投行业务的合规风险。
江苏证监局指出,东海证券存在三项违规:一是在全面风险管理方面未建立多层次、相互衔接、有效制衡的风险管理运行机制。自营业务风险控制组织架构不合理,风险管理不到位,权益类业务内设风险限额管理未能有效执行;部分固收类业务经营未受到有效制衡和监督。二是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期间,未能及时完成子公司东海投资监事的任免工作。三是部分投行项目未建立完善的包销风险评估与处理机制,未对网下投资者定价依据进行严格审核,未按照要求进行簿记建档录像,部分投资价值研究报告撰写不够审慎、客观。
杨明作为东海证券执行委员会主任(总裁),未能有效落实公司的合规管理目标,对上述问题负有管理责任,被采取监管警示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林显锋作为东海证券投资经理,未能遵守与执业行为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准则,主动识别、控制执业行为的合规风险,同样被监管警示+记档。
如果监管函涉及的风险事项来自万润新能项目,那时间节点就有些“奇妙”了。
毕竟,杨明并没有参与万润新能IPO,却因为身在总裁之位,负有领导责任而受罚。本次他的离任,是否也意味着“逃离”这一“大坑”?
从业绩亏损到合规问责,从保荐巨亏到管理连坐,杨明的离职或许有些“委屈”。人事地震,或许只是冰山一角。其中折射出东海证券在业务扩张与风险管控间的深层矛盾。
业绩承压、合规风险、决策失误……未来,这家区域性券商能否突破困局,仍需时间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