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央视频
人工智能是年轻的事业,也是年轻人的事业。在澎湃的AI浪潮中,来自全国各大高校以及各大高校实验室的一批有志向、有梦想、年轻有激情的大学生创业者们,正以开拓者的姿态,用代码勾勒未来,用算法重塑世界,让世界看见中国青年的创新力量。
5月9日21:50档,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杭州市人民政府联合打造的大型纪实创投节目《赢在AI+》将在央视财经频道(CCTV-2)及央视频新媒体矩阵同步播出。本期将聚焦“高校力量”,来自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的青年学子携研究成果逐一登场,以青春之志描摹2050年中国AI的壮阔图景。
01
为失踪儿童保留最强的科技力量
青年创业激情令AI智库团动容
今年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人工智能发展和监管进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会议强调推进人工智能全学段教育和全社会通识教育,源源不断培养高素质人才。即将播出的《赢在AI+》“高校力量”专场中,9组高校创业者将带来一项项AI科研成果,交出一份份“青春答卷”。
“我想借这个机会,向大家展示一些经过我们系统修复后的照片。”在3分钟的紧张展演中,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AI创想者盛建中将宝贵的15秒钟留给了98名失踪儿童。2020年,盛建中偶然看到了寻亲节目,令他意外的是,失踪儿童的照片非常模糊。于是,这位手握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青年学子萌生了一个朴素而坚定的想法:用科技照亮回家的路。盛建中带领团队研发的“视觉新生”智能图像生成系统,如今已帮助1000多个破碎的家庭修复了珍贵的寻亲照片,更创造了19个家庭重获团圆的温暖奇迹。眼下,盛建中正在寻找更多商业可能性,但他始终铭记初心,“AI宝贝寻亲是我创业的起点,在我的创业征程里,永远都会为AI宝贝保留最强的科技力量”。
时代如春风化雨,年轻人以梦为马,《赢在AI+》舞台上处处涌动着源自内心的创业激情:来自浙江大学的潘剑宜致力于成为人工智能行业的数据合伙人,其构建的数据集构建服务和智能数据工程平台,为大模型训练提供高质量的数据来源;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钱学森实验班的薛利荣,专注于人工智能视觉技术在微纳检测领域应用,力求让中国机器真正地“看清、看懂半导体世界”;“清北双校学霸”李中阳聚焦电力交易场景,用能源大模型为“双碳”目标铺设智能赛道;来自厦门大学的AI创想者陈凯彬、李法君、谢奕浓,从蝴蝶翅膀上找到灵感,研发出病理界的“拍立得”,从而大幅缩短肿瘤病理检测时间;浙江工业大学的“00后”创业者史宏杰制作出《决战拜年之巅》《千禧梦旅》等AI游戏,让人工智能为Z世代的年轻人提供情绪价值;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孙翔宇,将机器人和手办潮玩的概念结合,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拥有一位属于自己的机器人伙伴;19岁就获得全球顶级设计奖大满贯的李嘉翔,教会AI选择“爆款”,让中国制造成为全球创新的源头;西安交通大学在读博士林川平致力于找到电池容量的“体积公式”,让每一颗电池发挥其最大价值……这令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阿里云创始人王坚感慨道:“在山一样的电池后面,看到像一座山的数据,这是真正的创新来源。”
02
科技能造原子弹,也能煮茶叶蛋
AI创想者许下2050愿景
说到AI,大家都不陌生。但你知道“AI for Science”是什么吗?本期节目中,深势科技创始人兼CEO孙伟杰将带大家走进AI重构的微观世界,揭秘这场正在发生的科研范式革命。
随着人类对物质世界的探索不断深入,新物质、新材料的研发需求与日俱增。强调利用AI学习科学原理、创造科学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的AI for Science,正以其独特的魅力重塑科研版图。科学家将机器学习等AI技术应用于科学研究各领域,助力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前沿突破,拓展人类科学认知边界,进而发挥乘数放大效应影响各行各业。作为AI for Science的引领者和践行者,孙伟杰在节目中不仅分享了创业初心,更传递了科研人的浪漫理想:“科技不仅能造原子弹,也能煮茶叶蛋。”在他看来,AI既能在重大科研领域大显身手,也能让普通人的生活更加美好。
身处澎湃的AI浪潮,你可曾畅想过25年后的2050年,将会是什么模样?在《赢在AI+》的舞台上,9组AI创想者用充满激情的愿景为大家描绘了未来的轮廓:“希望2050年,全球的每一颗电芯都能够在云平台上可测、可控、可追溯”“希望2050年,AI可以贯穿半导体制造的整个流程,让中国的半导体真正领先世界”……2050,是王坚院士给予年青人“见面”的团聚,也是每一位创新创业者努力开拓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