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衡水日报
在普惠金融的浪潮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犹如一座亟待挖掘的“金矿”,而传统金融机构的服务模式却常因流程繁琐、效率低下而让这座“金矿”蒙尘。陆金所控股以AI智能贷款解决方案“行云2.0”为刃,直击小微融资痛点,用数字技术重构服务逻辑,为小微企业主打造出“行云流水”般的融资体验,更以消费者权益保护为基石,构建起数字金融与实体经济共生的新生态。
小微融资的“四大顽疾”——准入门槛高、流程复杂、等待漫长、额度不足,长期制约着普惠金融的深度落地。陆金所控股的“行云2.0”通过12大核心技术应用,将这些问题逐一击破。
以“省心”为例,申请页面精简超20个操作步骤,视频接通成功率提升至99.6%,客户无需在繁琐流程中迷失;以“省时”为例,通过并行审批、预加载签名证书等五大措施,将申请时长压缩20分钟以上;以“省钱”为例,智能资金引擎连接85家金融机构,为客户提供定制化融资方案,数字化签约免去奔波成本,视频技术升级降低8%的使用成本。这些技术细节的叠加,最终转化为小微企业主“一键申请、即时到账”的畅快体验。
权益保护:数字金融的“温度”底色
在追求效率的同时,陆金所控股并未忽视数字金融的伦理边界。“行云2.0”将消费者权益保护贯穿借款全流程,从客户授权到费用确认,每一个环节都以透明化、可感知的方式呈现。这种“硬核技术+柔性服务”的组合,既是对监管要求的积极响应,更是对小微企业主信任的珍视。
例如,AI视频审核模式支持客户7x24小时随时随地发起申请,六大智能AI技术(动态人脸、微表情、声纹识别等)在无形中完成风险校验,既避免了人工审核的时效瓶颈,又以“无感”方式保护了客户隐私。这种“技术向善”的价值观,让数字金融真正成为小微企业发展的“伙伴”,而非冰冷的工具。
“行云2.0”的落地,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革新,更是陆金所控股战略生态的升级。通过全流程数字化改造,公司实现了业务效率、流程体验、客户黏性、权益保护四大维度的提升。
在业务效率上,系统可同时接待数百位客户申请,人工成本大幅降低;在流程体验上,流程中断点数减少50%,客户平均耗时降低31%;在客户黏性上,精准匹配的融资方案与优惠政策,让客户感受到“被理解”的尊重;在权益保护上,借款相关异议咨询下降50%,客户信任度显著提升。
这种系统化升级,背后是陆金所控股对数字金融本质的深刻理解:数字金融不是简单的“线上化”,而是通过技术重构服务逻辑,让金融资源以更高效、更公平的方式流向实体经济。
陆金所控股的实践,为数字金融发展提供了新范式。在技术层面,AI智能贷款解决方案的迭代,让金融服务突破了物理边界;在模式层面,“AI+O2O”服务模式的创新,让普惠金融触达更广泛的小微群体;在价值层面,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让数字金融回归“金融为民”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