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薛瑾
近日,《银行业保险业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发布。方案从加强科技金融服务机制、产品体系、专业能力和风控能力建设出发,提出多项举措。作为较早设置科技金融专营机制的银行,中信银行近年来在产品创新、投贷联动、生态建设等方面迈出诸多探索和创新的步伐。
中信银行投资银行部/科技金融中心总经理匡彦华日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发展科技金融是必由之路。中信银行2022年在总行设立科技金融中心,负责推动全行科技金融业务发展。该机构的设立是重塑经营理念和业务体系的一次自我变革。科技金融中心发挥战略实施中心、发展驱动中心、资源统筹中心作用,将产品创新作为重要傍身之技,积极构建科技金融服务生态,通过激活资本助力圈、强化政府赋能圈、打造上市培育圈、扩大产业牵引圈、加速成果转化圈,为科技企业生存发展保驾护航。”
在商业银行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中信银行认为,只有成功构建服务生态,为科技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一揽子解决方案,才可能实现商业模式突围,确立可持续科技金融发展路径。
四梁八柱支撑:专业专营体系赋能
“中信银行科技金融中心设立以来,发挥了组织架构枢纽和创新发展引擎的功能,推进体系建设、客群经营、服务优化、生态拓展、能力提升、资源保障和风险防控,有力推动和支撑了全行科技金融实践。”匡彦华介绍,中信银行科技金融中心职能可总结为三个方面。
一是作为战略实施中心,确保国家战略要求、政策专项工作得到坚定执行和高效落实。在总行科技金融中心的基础上,精选21家科技金融重点分行、超200家科技金融先锋军支行,构建上下贯通的敏捷行动团队。截至2024年末,中信银行科技企业贷款余额5643.72亿元,较年初增长19.34%;科技创新再贷款余额32.71亿元,在21家全国性银行中位居前列,落地多个省份首单项目。
二是作为发展驱动中心,搭好顶层设计之梁,立稳体系建设之柱,夯实能力提升之基。中信银行科技金融中心重点锚定专精特新等高科技属性、高成长性的硬科技客群开展名单制营销,建立“7+8+N”科技金融产品矩阵,不断丰富完善政府部门、科研院所、私募机构、要素市场、行业协会以及券商等市场服务机构的合作生态,实现对科技企业多元化、接力式的全生命周期综合金融服务。目前,中信银行专精特新企业服务覆盖比例近90%,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企业服务覆盖近半数。
三是作为资源统筹中心,牵头优化体制机制、整合保障资源、配置专项政策。中信银行将科技金融业务相关指标纳入考核体系,并给予专项补贴;设置双人审批、“1+2”审批等差异化审批机制,提升科技企业授信效率和可获得性;制定科技金融业务授信调查、审查审批尽职免责制度;将科技创新要素纳入评级模型,进一步优化了评估效果。
创新引擎驱动:产品列阵全链赋能
在业内人士看来,创新企业的梯度培育体系,为金融机构价值判断提供了灯塔式指引,但商业银行也面临一哄而上的竞争局面。
“只有锻造出差异化服务能力,才能实现对科技企业的深度经营,分享这批客群的成长红利,构建科技金融可持续发展之路。”匡彦华认为,“科技企业的成长是接力长跑,需要金融机构保持战略定力、陪伴穿越周期、实现共同成长。”
中信银行将产品创新能力作为重要傍身之技,围绕国家战略导向和企业融资痛点,不断迭代出新、丰富完善,强化产品侧供给,建立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服务体系。
中信银行聚焦企业成长关键时刻,打造场景式拳头产品。例如,2022年该行推出积分卡审批模式,打破银行传统授信逻辑,重点突出技术水平、专利质量、创始团队等创新要素综合打分,基于分数给予不超过3000万元信用融资。再如,基于创新积分制,通过梯度提升决策树模型LightGBM研发推出火炬贷,可实现对科技企业的精准评价并给予授信额度。又如,重点支持高校院所和医疗卫生机构成果孵化企业,推出科技成果转化贷,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初一公里。
“全生命周期”也是中信银行科技金融业务的特色优势,对初创期企业,提供科创e贷、科技人才贷、投联贷等;对成长期企业,提供固定资产贷款、知识产权融资、上市前股权激励融资等;对成熟期企业,提供债券发行、并购重组、银团贷款、可转债投融资、股票质押融资等服务。
此外,中信银行科技金融业务还有协同的天然优势——依托中信集团金融全牌照、实业广覆盖,搭建股贷债保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体系。中信银行作为中信股权投资联盟的会长单位,专注“更早、更小、更硬”,以“股权+债权”综合服务破局科技企业融资难题。
“五圈”生态拓局:多维协同护航成长
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与金融高质量发展,都离不开生态建设,需要各方主体释放联动效应。
中信银行在构建科技金融生态方面,致力于为科技企业提供管家式甚至保姆式服务,消弭科技企业尤其是初创期科技企业发展不确定、信息不对称和规模不经济的天然弱质性。近年来,中信银行积极通过“五圈”探索多元生态合作。
一是激活资本助力圈。以中信股权投资联盟为依托,辐射带动更多市场化投资机构,搭建科技企业投融资平台,实现优质企业批量获客的同时,将股权撮合融入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二是强化政府赋能圈。积极对接工信、科技、发改等政府部门共同搭建支持科技企业发展的综合平台,为企业提供财政补贴、引导基金、融资担保、产业配套等关键支持。
三是打造上市培育圈。携手券商、交易所、区域股交中心等,助力科技企业登陆资本市场,支持上市公司再融资、市值管理和并购重组。
四是扩大产业牵引圈。推动产业链领航企业与科技企业的深度对接,助力核心关键技术攻关与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五是加速成果转化圈。深度参与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成果转化工作,通过产品创新、平台搭建、联合路演等,推动产业需求与技术供给精准匹配和有效对接。
“未来,我们将围绕科技企业多元需求,深度整合‘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要素,打造一站式资源对接超级接口,为科技企业提供全方位护航。”匡彦华说。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