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妇女报
■ 李雯雯
读王蒙的《天地人生——中国传统文化十章》(下称《天地人生》),让我在妇联工作的实践中找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的共鸣点。这本书围绕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将“天地人”三才之道融入人生哲学,让我们在传承中看见文化的力量。
书中对“修身”的阐释,与妇联倡导的女性自我提升理念不谋而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同理心,“见贤思齐”的进取精神,正是现代女性在多重角色中保持内心定力的重要支撑。在基层调研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女性:既要在职场拼搏,又要兼顾家庭,在二者的平衡中往往迷失自我。《天地人生》里“君子不器”的告诫,让我们意识到,女性的成长不应被单一角色定义,而应如书中所言“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在追求职业价值的同时,涵养品德、拓宽格局。
当前各级妇联组织积极开展的“女性素质提升工程”,正是对传统文化中修身思想的现代转化。我们通过组织开展“巾帼大宣讲”“女性大讲堂”等活动,引导女性在“修身”中重塑自信:让职场妈妈在“学而不思则罔”的思辨中平衡育儿与事业;让创业女性从“知止而后有定”的智慧中锚定初心;让老年女性在“老有所为”的实践中延续生命价值。这种成长不是对传统女性美德的复刻,而是为之赋予“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家庭是妇联工作的主阵地,而此书对“齐家”的解读,为我们化解现代家庭矛盾提供了启迪。在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工作中,我们常遇到代际冲突、亲子沟通障碍、夫妻关系紧张等问题,其核心往往是责任与爱的失衡。而传统文化中的“孝悌”精神,可以转化为现代家庭中的情感连接,对父母的“孝”不再是盲从,而是理解与陪伴;对子女的“教”不再是控制,而是以身作则的引导;对伴侣的“敬”不再是顺从,而是平等对话的尊重。
实践证明,当传统文化中的家庭观念与现代平等观念相结合,能够形成兼具温情与理性的家庭治理模式,让“家和”成为社会稳定的基石。
王蒙还谈到,传统文化的价值在于“活学活用”,书中“仁者爱人”的思想,落实到妇联工作中,就是对妇女儿童权益的切实维护:当我们为遭受家暴的女性提供法律援助,为困境儿童争取各类资源,为农村妇女搭建创业平台,都是在践行“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仁爱精神。而“礼之用,和为贵”的理念,则指导我们在社会治理中扮演“润滑剂”的角色:在家庭矛盾纠纷调解中引入“以和为贵”的传统智慧,在家庭文明建设中倡导“和而不同”的包容理念,让传统文化成为化解社会张力的柔性力量。
合上《天地人生》,眼前浮现的是无数妇女工作者走村入户的身影,是女性在创业课堂上的自信笑容,是家庭在“六尺巷”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室中重归于好的场景。传统文化是流淌在生活中的智慧。当我们将“修身齐家”的古训进行现代重读,转化为女性成长的动力,将“天下为公”的情怀融入服务群众的实践,就能让妇联工作既接上传统文化的“根”,又开好现代文明的“花”。这或许就是阅读的意义:在经典中找到前行的坐标,在实践中让文化焕发生机,让每一位女性都能在广阔天地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上一篇:我们对生活一往情深
下一篇:当戏曲元素融入经典爱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