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张嫱 通讯员张桐叶)“仲裁员您好,我最近太忙实在抽不出时间,这周六能来领裁决书吗?”在山东青岛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这样的“送达难”曾一直困扰着仲裁员。如今,青岛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创新推出了法律文书预约送达功能,整合线下送达、电子送达、预约送达三大模式,构建全时段、多渠道的便捷服务体系,切实解决了非工作时间难以领取的难题。
传统文书领取受限于工作日“朝九晚五”的固定模式,与群众工作时间高度重叠的矛盾日益凸显,当事人因请假不便导致文书领取延误时有发生。新开发的“预约送达”功能真正打破了工作时间的束缚,当事人仅需电话告知办案人员选择自助领取方式,便可以在任意时段领取法律文书,保障了群众获取仲裁服务的便利性与灵活性。
走进青岛市劳动仲裁服务大厅,智能存储柜、文书自助打印机、电子签名一体机等设备组成“预约送达柜”。当事人可携带身份证通过人脸识别验证后直接领取法律文书,全程操作不超过两分钟。对于代理集体性劳动争议的法律援助律师,系统支持一次性领取多份法律文书。对确实无法到场领取等特殊情形,智慧仲裁“电子送达”功能同时满足当事人足不出户签收文书需求,当事人登录“爱山东”APP或微信小程序,可即时查看加盖电子印章的法律文书,系统自动生成送达回执。通过优化送达流程、引入智能化手段,不仅提高了文书送达效率,降低了传统线下送达方式带来的时间、人力、物力等成本投入,更进一步推动了调解仲裁工作信息化、高效化发展。
上一篇:春耕好时节 水稻育秧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