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
七牌坊老街,坐落在重庆大坪街道。这条老街,儿时我看到的,是一块又一块青石板铺成的不宽的小路。人走的时间长了,老街的青石板路上形成许多凹凸。遇到天雨路滑,在这条街上,我不知多少次摔倒,身上身下,与湿漉漉的青石板亲密接触,衣服裤子,黑的是淤泥,湿的是水迹。
七牌坊老街,其实就是成渝古驿道,只是其中很短的一段,前后不到两公里。
老街往前走,经大坪、新市场、浮图关,从山上下到两路口,过七星岗,在通远门进入重庆母城。往后走,经石油路、歇台子、石桥铺、新桥、山洞、歌乐山、青木关等地,去成都。
小时候,我就读大坪联合小学,学校后面是一排低矮、棚户结构的平房,过去就是七牌坊老街。
下午,学校放学后,我与同学们常常在七牌坊老街捉迷藏。10多名同学,在七牌坊那条像迷宫一样的老街上疯跑,闹得鸡犬不宁。
同学小李子个头不高,玩躲猫猫的那个下午,他把王大爷家夜壶踢翻弄碎,气得王大爷拿起竹竿猛追。60多岁的他,哪里追得到小李子嘛,王大爷只能站在七牌坊老街的十字路口,冲着小李子逃跑的方向,双手叉腰,破口大骂。
夏天,同学们常去刘鹏家,他家就在七牌坊老街上,低矮的房屋,看上去歪歪斜斜,不规整。房顶是油毛毡铺的,怕风大吹走屋顶,屋顶总是压着几块石头。
有意思的是,朝老街的这边,他家门前有一块十多米高、两三米宽的石碑,石碑正面刻有字,背面就是刘鹏家的墙壁。
刘鹏家光线不好,黑黢黢的,不开灯屋里根本看不清楚。刘鹏父亲有文化,母亲也挺善良、勤劳,房屋虽破败,但屋里收拾得干净、整洁。或许这也是我们爱到他家里去玩的一个原因吧!
刘鹏父亲在运输公司工作,夏天回到家,他常躺在家门前的凉椅上休息,手里拿着大蒲扇,旁边的小凳放一个大盅盅,里面泡着沱茶,茶水浓得像墨水。
刘鹏父亲每次端起盅盅,喝茶时有滋有味的样子,现在我都记得到。这或许就是那年那月,七牌坊老街上每家每户人们生活状态的缩影。
刘鹏父亲很会讲故事。古代的,现代的,他肚子里的故事总是讲不完。当老街的余晖落尽,周围的人们渐渐安静下来,我和同学们在刘鹏家门前的小板凳坐下,围在他爸爸身边,听他讲《一双绣花鞋》的故事。直到夜深了,小伙伴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重庆市散文学会荣誉会长刘建春曾在七牌坊那条老街上居住过,他的妹妹刘建平是我的同班同学。她说七牌坊这条老街入夜后,静得一颗针落在地上似乎都能够听见,忙完家务后,他哥哥回到卧室,挑灯夜读,从来没有说过一个苦字。他哥哥对她说过这样一句话:“成功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坚持的人很少。”后来,刘建春发表了许多作品,似乎都与他在七牌坊老街那段刻骨铭心的经历密不可分。
2024年末冬,刘建春、合川作协主席张望和我在大坪一家茶楼品茗,又一次谈到七牌坊老街,意犹未尽。
(作者单位:重庆市沙坪坝区公安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