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妇女报
通过近一年的“五美庭院”示范建设,陕西省安康市五里镇张营村不仅改善了居住环境,还促进了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和产业融合,以庭院之变促村庄之变,成为“千万工程”示范村建设中的“细胞工程”。不仅如此,张营村还将“五美”标准与村规民约结合,激活家庭“小细胞”,推动乡村“大治理”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党柏峰
走进一路繁花的“五美庭院”示范村——陕西省安康市五里镇张营村,仿佛翻开了一幅乡村振兴的立体画卷。一户户精心打理的农家小院,处处流露着村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场以“庭院”为切口的乡村变革,让人深刻体会到,张营村的乡村振兴,始于方寸之间,成于庭院之美。
由“看热闹”发展到“热闹干”
“居室美、院落美、厨厕美、绿化美、家风美”是张营村“五美庭院”标准,也是张营村在“千万工程”中推动乡村人居环境提升和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
通过近一年来的“五美庭院”示范建设,不仅改善了该村的居住环境,还促进了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和产业融合,以庭院之变促村庄之变,成为“千万工程”示范村建设中的“细胞工程”。通过一家一户的庭院“升级”,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推动了人居环境提升和村容村貌的美化。以“妇联执委、党员、农户”结对帮扶机制,推动村民自主整治,由“看热闹”发展到“热闹干”。庭院“五美”示范效应迅速蔓延全村,形成“一户带一片、一片带一村”的创建模式。
与此同时,张营村还建立长效机制,实行“二五”集中工作日、“头三尾三”综合执法、按月“红黄旗”挂牌等六大工作机制,大力开展垃圾分类治理、农村散养畜禽污染整治、黑臭水体治理等12个专项行动,让村庄从“一时美”变“长久美”。此外,还大力鼓励支持农户利用闲置用房和闲置土地进行小菜园、小果园、小餐馆、小作坊改造,开设农家乐、兴办民宿、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不仅美化了环境,兴旺了产业,更富裕了乡亲。
家庭“小细胞”推动乡村“大治理”
抵制高额彩礼是近年来推动移风易俗、倡导婚俗改革的重要内容,张营村以此为契机,将“五美”标准与村规民约结合,把彩礼标准纳入村规民约,并将彩礼治理纳入“最美庭院”“孝义家庭”的评选条件,倡导文明新风尚。
村民张立和妻子胡玲玲,从自由恋爱到结婚,双方家人都很看好。女方父母不仅没有收取男方家的彩礼,还给了小两口两万元,让其购置家具,就连婚礼都省去了烦琐的仪式,只邀请了为数不多的亲朋好友,共同见证小两口的幸福。通过转变传统婚嫁观念,推动婚姻回归情感本质,避免将其异化为经济交易,让婚姻始于“爱”,让彩礼归于“礼”。
庭院“美”与家庭“富”相结合,让群众不仅有美的“面子”,更有富的“里子”。自2022年五里镇“家庭工坊”作为全区家庭工坊建设试点镇以来,张营村共发展了22户,并成立织袜企业。共有设备240台,带动160余人就业,其中女工占76%。同时,还针对在家妇女,实行“妈妈岗”柔性化工作机制,让妇女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端稳就业“饭碗”。“五美庭院”示范创建是“千万工程”从宏观规划到微观落地的创新实践,通过激活家庭“小细胞”,推动乡村“大治理”。
离开张营村时,夕阳下的村庄静谧而鲜活。田野里铺满了金黄的油菜花,山坡上整片滂沱的绿意,这五彩斑斓的景象不仅是环境的“美颜”,更是基层治理的创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