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徐宁 实习生 莫李凝
夜幕降临,最后一班高铁载着旅客平安抵达,喧嚣散去,沉寂的高铁站发生着哪些鲜为人知的事?深夜12点,高铁驶入动车所(也就是高铁的存车库),维修人员穿梭在高铁下仔细检查,保洁人员将车厢清扫干净……与此同时,济南西工务段济南西线路车间工长林鹏与班组5人列队而立,准备进行常规“天窗期”检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爆料电话:0531-85193656;邮箱:405617016@qq.com)
铁路“天窗期”是列车停运的短暂间隙,多集中于深夜,铁路工作人员会利用这段时间进行铁路检修、养护。“我们的‘天窗期’一般是0点30分到4点30分,共4个小时。”林鹏说。
记者从国铁济南局获悉,4 月 29 日至 5 月 6 日假期 8 天,大约发送旅客 690 万人次,其中 5 月 1 日客流高峰大约 100 万人次。面对出行 “热潮”,所有高铁工作人员严阵以待,林鹏与同事也不例外。手电筒的光束扫过轨检小车、道尺、支距尺……这是他们每晚的“战斗武器”。林鹏反复清点工具,反光背心的荧光条在黑暗中如星点闪烁,一场与毫米较量的战役即将展开。
踏着碎石来到轨道上,林鹏和同事们迅速开始工作。“4小时的工作时间是比较紧张的。”林鹏说。林鹏推着轨检小车在钢轨上缓慢行进,探头扫过每一寸轨面,显示屏上跳动的折线图如同轨道的“心电图”。“1434.6mm,差0.4mm……”报数声穿透夜色,有检修人员蹲在轨枕旁,用粉笔写下“0.1”的标记。这支五人小组今晚需完成16组道岔检查及3公里股道巡检作业。
“这个测量仪,是用来测量可动心轨相对于翼轨的高度差。”林鹏向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介绍,“当高度差与标准值的偏差大于1mm时就需要安排整修,否则影响高铁平稳度和旅客乘车舒适度。” 林鹏说,高铁检修标准比普速铁路更严苛,每个数据都关乎 350 公里时速下的运行安全。
“我们检查的目的就是为了发现问题,为车间生产提供依据。”林鹏说,如果问题不及时处理,会引起列车运行过程中旅客舒适度不良。“我们是车间生产的一双眼睛——我们发现问题,同时车间组织解决问题,形成闭环销号,高铁运行才能更安全。”林鹏的这句话,道出高铁检修工作的核心使命。
“我们白天睡觉,晚上上班,是个日夜颠倒的生活状态。”当提及工作感受时,林鹏说。他们白天回到家,家人却已经出门工作上学,虽然生活在同一座城市,却像异地一样很难见面。
凌晨4点30分,不载客的确认列车从动车所发出并顺利抵达,林鹏和同事们完成了又一次工作。清晨第一列高铁以350公里时速驶过检修区,690万旅客享受着“贴地飞行”的高铁速度背后,是无数像林鹏这样的检修人员昼夜坚守,用毫米级的坚守托起中国高铁的安全刻度,守护旅客每一次归家和出游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