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体育报
5月4日,在厦门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凤凰体育馆,中国羽毛球队如愿第14次捧起苏迪曼杯,大家激情庆祝这来之不易的冠军。夺冠的过程展现了国羽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全队上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顶住压力、克服困难、不畏强敌,最终在厦门圆梦。
这届苏杯中国队面临着很大压力。一方面最大对手韩国队虎视眈眈,在赛前韩国媒体报道称,韩国队夺取厦门苏迪曼杯的概率非常高。韩国队除了在男单项目外,在其他项目上都有与中国队抗衡的能力。另一方面国羽内部也遭遇了一些困难。石宇奇因为肠胃疾病赛前体重减轻12斤,混双老将黄东萍状态一般,而一批“00后”球员要首次在苏杯上挑大梁,具有很多不确定性。但即便困难再多、压力再大,中国羽毛球队也全部克服了。
“五届(苏杯)了,这一次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国羽混双主管教练杨明在夺冠后感叹道。混双作为苏杯的第一个项目,对比赛走势至关重要。而郑思维/黄雅琼在新周期告别国家队,本届苏杯谁能在关键时刻挑起大梁,在赛前并不确定。然而随着比赛的进行,有过苏杯经验的冯彦哲/黄东萍站了出来。五次参加苏杯,黄东萍从一个对团体赛懵懂的年轻队员成长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老将。在本届苏杯期间度过30岁生日的黄东萍,站在场上就能展现出坚韧的斗志。从上一届苏杯半决赛失利的阴影中走出,冯彦哲变得更加强大。冯彦哲和黄东萍也通过苏杯坚定了前行的信心。
石宇奇在苏杯前一直受到肠胃问题的困扰,他的体能很令人担忧。站在苏杯赛场上,石宇奇拼尽了全力。决赛前一天晚上,石宇奇还是有一些不舒服,但当教练组问他能否上场时,他仍然坚定地表示:“没有问题。”决赛他以两个21比5的比分轻取对手,为队伍的取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夺冠后,石宇奇在现场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女单项目上,当“00后”王祉怡在小组赛输球后,陈雨菲站了出来。在淘汰赛四分之一决赛和半决赛出场都取得胜利,尤其是战胜日本队名将山口茜,这位苏杯“五朝元老”证明自己在团体赛依旧可以信任,“只要我上场,自己就会全力以赴为团队争取胜利”。
女双组合刘圣书/谭宁在苏杯淘汰赛的第一次登场就是在最重要时刻,决赛面对韩国强档白荷娜/李昭希,两位小将打出了年轻运动员的朝气和冲劲,为国羽夺冠锁定制胜分。奥运冠军陈清晨、贾一凡等老将的传帮带,无疑给了两位小将更多勇往直前的勇气。赛后由于领奖台人数限制,陈清晨和贾一凡并没有登上领奖台,而是把机会让给年轻队友。
新老传承让国羽团队凝聚力更加彰显。王祉怡虽然在决赛中不敌安洗莹,但也拼尽了全力。“这一届苏杯自己打了两场比赛,学到了很多,是很好的经历。前几天没有上场,在看比赛时看到苏杯‘五朝元老’在场上面对和克服困难的表现,值得自己学习。”
“每一个上场的运动员守好自己的这一分,不考虑前面的人赢球或者输球,即使是输球以后,全队也会进行鼓励。”在中国羽协主席、国羽双打主教练张军看来,这次队伍在面对压力和困难时能够克服,来自于团队凝聚力,全队齐心协力为了捧杯的终极目标,尽各自最大的努力,不论是上场还是不上场,都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奉献给这支队伍。
团队凝聚力不仅仅体现在运动员之间,还有教练员之间。“五个组的教练就是我和夏煊泽(国羽单打主教练)的底气。”张军赛后感谢所有教练员的付出。苏杯比赛的每一天,孙俊(男单组)、罗毅刚(女单组)、陈其遒(男双组)、陶嘉明(女双组)、杨明(混双组)等五个组的主管教练相互之间都会加油、鼓励。
本届苏迪曼杯专家组成员傅海峰和蔡赟分别协助指导国羽男双和女双,和队伍在晋江集训备战一个多月。奥运冠军“风云”组合合体也成为本届苏杯的佳话。他们给队伍提供技术指导的同时,更带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很多队员都视他们为榜样。其中就包括首次参加苏杯的男双组合陈柏阳/刘毅,他们在小组赛上场一次取得胜利,成为了国羽新增的两名世界冠军。此外,首次参加苏杯的混双球员蒋振邦、魏雅欣也成为了国羽新增的世界冠军。
从1995年中国队首次夺得苏迪曼杯以来,中国队已经14次夺得苏杯。在一代代队员的传承接力中,中国羽毛球队成为世界羽坛最优秀的队伍。“团体赛最能涨士气,这个比赛打完,相信不管是我们核心队员还是年轻队员、二线队员,都很有收获。希望他们在接下来的国际比赛中能够发挥出来,展现中国羽毛球队的风采。”张军表示。(图片来源:新华社、中国体育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