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望特殊老人、进行台账质量督导、拟订培训方案和计划……虽说是“五一”假期,光大百龄帮·宁波福龄颐养院副院长、“95后”姜新莲依旧选择坚守岗位。从业7年,她为上千名老人提供养老服务,还领衔技能大师工作室培养养老护理员数百名。前不久,姜新莲获第十三届“浙江青年五四奖章”,收获了鲜花和掌声。
城市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城市更有为。去年9月,我市印发《宁波市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实施计划》,明确将青年优先发展理念融入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各领域,构建“产、城、人、文”青年服务场景,让更多青年“奔甬而来”、实现梦想。
安居,才能乐业。围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我市积极构建青年友好“服务圈”,持续优化青年就业、住房、培训赋能等发展环境,为青年提供从奔赴宁波到扎根宁波的全链条服务。
“我是在小红书上了解到宁波青年人才驿站的,7天免费住宿对刚毕业的大学生非常友好。”从长春来宁波求职的丁俏予,入住了鄞州区福明街道橙寓江南社区站。从申报到审批通过,只用了不到3小时。“来甬第一站”的温暖,让她对宁波投出“心动”一票。丁俏予说,自己想要扎根于此,成为一名新宁波人。
像这样的青年人才驿站,全市有45家,已为逾2万名毕业前一年、毕业当年及毕业后三年内的青年提供了入住服务。前不久,奔甬青驿·宁波市青年人才驿站2.0版本发布,升级服务、优化审批流程,为有意来甬就业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一站式临时住宿、就业创业指导、政策信息、培训交流、社会融入等服务。宁波团市委还联合市住建局等单位,推动5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进高校。
“我体验了‘青年夜校’的摄影课,老师非常专业,讲的东西也很有技巧。”来自浙江万里学院的高同学说。眼下,上夜校已然成了不少青年夜生活的打开方式。
做好青年服务工作,必须呼应青年需求、贴近青年“脉搏”。聚焦赋能青年发展,全市共有113个“甬青优学·青年夜校”点位、353门课程供青年就近就便“充电”。作为“甬青优学·青年夜校”的重要阵地,市青少年宫新城活动中心积极打造青年版“少年宫”,推出羽毛球、AI效能提升、咖啡制作等课程,新潮又实用。
在宁波,就业有支持、创业有机遇,青年施展才华的舞台十分广阔。
宁波7号梦工场——鄞州区大学生(青年)创业园,通过打造“园区+基层+高校+企业”孵化新空间,搭建“政策优化+培训辅导+金融扶持+业务帮扶”服务体系,已培育孵化企业6800余家,每年开展各类青年创业创新活动100余场,服务青年4.5万余名。
入驻园区的易跨竞(宁波)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由一批充满干劲的“90后”组成。“优渥的外贸土壤和开放包容的营商环境吸引我们来到宁波,落地此处。”该公司执行董事陈鑫说,在房租减免和资金补贴等政策支持助力下,公司驶上了成长“快车道”。去年,该公司被评为浙江省外贸综合服务试点企业。
大学毕业后,鄞州姜山归本水稻农场负责人汪琰斌回乡端起了“泥饭碗”,经营2600亩沃野变身“90后”新农人。他创新稻虾综合种养、彩色油菜花种植等模式,年育粮2200吨,创收800万元,办市集、拍短视频让乡土IP破圈生长。去年,汪琰斌打造的“莫笑农”青年入乡共富服务小站正式开业,不仅成为对口帮扶的新窗口,还是宁波农创青年集聚地、项目转化孵化器。
为了让更多“汪琰斌”茁壮成长,今年我市还将实施青年入乡聚力共同富裕行动,计划建设120个青年入乡实践点,开设“甬青优学·青年夜校”乡村课堂,为乡村青年提供技能培训和创业指导,助力一批“青创农场”提质发展。
青年是创业创新的“主力军”,要为他们搭平台、架梯子。目前,我市打造青年就业见习基地565个、青创空间209家,覆盖青年创业全周期。去年,全市发放青年创业小额贷款1.9万余笔,贷款金额逾30.7亿元,为有梦想的青年提供真金白银的支持,助推青年与宁波共成长、共奋进。
宁波日报 甬派客户端 记者徐丽敏 通讯员勇团轩
下一篇:《无限夕阳》境界漫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