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工网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王维砚
5月1日清晨的阳光穿过北京143路公交车的玻璃,驾驶员徐金勇正在做发车前的准备。“这几天从北京西站上车的乘客特别多。”徐金勇特意检查了车内放行李的架子,并擦拭干净。
自从开上双层公交车,徐金勇操心的事情越来越多。双层公交车车身有4米高,143路途经的西四北大街路面窄、两侧树木多,徐金勇每次行驶到这里都会降低车速,进站时更是小心翼翼,以免车顶碰到树枝。
车内让徐金勇最操心的还是车辆行驶时上楼梯的乘客,行车中不能看仪表盘的监控屏幕,他就竖起耳朵听着楼梯上的声音,“小朋友的脚步声是急促的,年轻人比较沉稳,老年人的脚步声则是缓慢的。”徐金勇开车不仅看得远,更能听得准。在进站前等红灯时,徐金勇会让乘客们在这个时候上下楼梯,行驶途中有人上下楼梯,他会保持匀速行驶,避免急刹车情况发生。
当日早晨,徐金勇驾车即将到达马甸桥北站时,看到谷老先生在站台上候车,他将车对准站台停好后,打开驾驶舱门,将老人扶上车。谷老先生80多岁了,每天早晨都会坐车到西四附近的二友居吃包子,只要徐金勇遇到,都会起身搀扶老人。老先生表示,每天早晨去吃包子是他多年来的习惯,徐金勇和143路的早班车驾驶员,是在他出行路上的“贴心人”。
徐金勇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热情的工作方式,源于他在部队时养成的习惯。1997年参军,徐金勇被选中参加骨干培训班,同时还学了车,被分到汽车班工作。驾驶大货车期间,徐金勇负责运送易碎物品,他将物品小心翼翼地码放好,一路上平稳驾驶。“无误”的工作标准,让徐金勇以无事故、无违章、无剐蹭的成绩完成了部队的驾驶工作,他驾驶过的车辆总是同期车辆中车况最好的。多年坚持下来的“无误”标准,让他在服务百姓公共出行中,也获得了乘客赞扬。
“五一”小长假期间,61名143路驾驶员像徐金勇一样,用坚守岗位的方式诠释劳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