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共青团中央
作者:舟小清
主播:曹 伟
原标题:《家庭博物馆》
寒假来了,正式启动全家大扫除。我拎着工具就冲到了书房,因为这里存放着大量杂物,或许是我大有可为的“战场”。
地上有几个大箱子,堆在书房的四角,像巨大的镇纸,把米白色地板压得格外平整。“这里面都是什么啊?”我嘟囔着走向其中一个箱子,拉锁有些生锈,一动就吱吱哇哇地怪叫,不愿配合,好像不想让我轻易打开。
箱子里面的东西很厚实,压了几层。第一层是个深蓝色的办公文件夹,里面却夹满了活泼而不安分的、花花绿绿的少儿美术作品。蜡笔画、剪纸、水彩,青蛙、猴子、黄鹂鸟——儿时的线条和配色都很大胆——叛逆的我在画里展现自己对世界的理解,一只老鹰比一棵树还要巨大,公鸡有紫水晶一般的羽毛……幼时的想象力紧紧压缩在一个文件夹里,承载起我的美学基础和色彩启蒙。
第二层是一叠喜庆的奖状,有些纸张已经被时间蛀虫啃食得脆弱软烂,但还是能清晰地看到那些代表荣誉的大红色印章,以及每个老师用心写下的、父母赐予我的、平凡但唯一的名字。那个一直被生活、被理想与现实差异侵蚀的心灵,在抚摸着自己名字的时候,再次热血起来。
我直观地感受到,人生的每一步都是曾经努力的自己托举的结果。父母留存的不仅是他们的育儿成果,也是我的自尊和自信之源。
第三层是一本自制文集,绿色的硬纸封面带着富有年代气息的纹路,守护着一沓A4纸。是的,我的第一本文集是在初二由“家庭出版社”出版的,我来写作,妈妈修改编辑,爸爸作序,弟弟捧场。一共10篇,包括散文、游记、诗歌、想象作文、寓言等,内容自然无比稚嫩,但如今的我,还能去评阅多年前的自己,已是一件趣事、乐事。爸爸在文集序言里写道:“岁月如歌,感谢生活,永远为你作为一个生命个体的成长而感到幸福。”
随后,我打开的是一个个记忆宝箱——一箱满满的照片、一箱满满的校服、一箱满满的课本与笔记,我突然理解了为什么去名人故居的时候,总能看到留存下来的各类手稿、物品,因为会有在乎他的人,将别人眼中的废纸视若珍宝,用真心封存。
我突然想起了自己第一本文集的名字起源——静雪莹馨。初二的我认为文集里的内容是我最宝贵、最温暖的文字,但思考了很久,也不知道用什么名字来命名10篇不同的内容,于是幼稚地将我认为含义很美好的4个字简单堆砌在一起。我的父母或许也一样,他们也不知道如何处理孩子那些复杂的、丰富的成长痕迹,但本能地认为这些痕迹是美好的、值得珍视的,把它们简单归纳在一起,不舍得丢弃。
吾辈皆凡人,但我已然有了自己的家庭博物馆,父母就是这个博物馆的馆长,他们将宝物和碎片都认真收藏,欢迎我随时回头来看。
陪你·成长
每个人
都会留下
成长的痕迹
每个家庭
都有独特的博物馆
编 辑|欢 乐
责 编|孙小千
审 核|晋哲楠
值班编委|张长宏
作 者|舟小清
主 播|曹 伟
制 作|青年文摘杂志社
栏目编委|许文立 高 乐
付 江 邱叶芃
上一篇:巴西高管组团来中国“找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