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蚌埠新闻网
蚌报融媒体记者 王立春 通讯员 王传义 文/图
车轮急转,警笛呼啸,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的大门,日夜上演着与时间赛跑、与死神角力的“生死时速”。在这里,邵传利的身影已经穿梭了三十余年。从青涩的医学生到经验丰富的科主任、党支部书记,再到如今荣膺“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他始终像一枚定海神针,矗立在守护生命的最前沿。
源起病榻 三十载初心如磐
“小时候体弱多病,是医院的常客。”邵传利的从医选择,并非一时兴起,而是深深烙印着童年的特殊记忆。他清晰记得,大概10岁那年重病昏迷醒来后,病榻前医生温暖的鼓励驱散了他内心的恐惧。“当时就觉得,穿白大褂的人特别好,能解除痛苦,带来希望。”这颗质朴的种子生根发芽,指引他将医学作为第一志愿,并将这家曾给予他慰藉的医院作为职业生涯的起点。三十余载光阴流转,从立志从医的少年到经验丰富的科室带头人,改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那份源于亲历、感同身受的初心——“把病人当做亲人对待”,这份信念已融入他每一次的诊疗与坚守。
危急时刻 挺身担当力挽狂澜
急诊科是医院的“前哨站”,更是直面风险、迎战危机的最前沿。邵传利的职业生涯,几乎与一次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考验紧密相连。从非典、禽流感、甲流,到新冠疫情,他从未缺席,始终冲锋在前。“急救就是和时间赛跑,争分夺秒;和死神赛跑,惊心动魄。”这是他工作的常态,更是他内心的自觉。
尤其是在新冠疫情这场大考中,邵传利的身影尤为醒目。2020年初,他凭借经验迅速组建防线,主动担任发热门诊组长,连续一个多月不下火线,为医院筑牢“第一道关口”。2022年末,面对前所未有的感染高峰,科室人手锐减,他自己也高烧不退,却选择“几乎整天‘泡’在抢救室”。每天超16小时连轴转,一天抢救60余位重症患者,近一个月未能归家……他以惊人的意志力和共产党员的担当,带领团队扛过了最艰难的时刻。
这份临危不惧、力挽狂澜的勇气,也体现在每一次惊心动魄的抢救中——无论是成功救治心跳停止3小时的患者创造奇迹,还是为突发心梗的男子赢得生机挽救家庭,都彰显了他作为“生命守门人”的果敢与力量。
仁心仁术 技暖并重薪火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邵传利深知,精湛的医术是挽救生命的基础。他勤勉钻研,带领科室成为市级临床重点专科,个人也成为省市急诊医学领域的骨干。然而,在他心中,医学从来不只有冰冷的技术,更有温暖的人文关怀。
他始终认为,比起荣誉,患者及家属的感受更为重要。无论是疫情期间患者子女在网上留下的“医德仁心”赞誉,还是百岁老人转危为安后家属的真挚感谢,都映照出他那份“为患者谋健康、为百姓解难题”的质朴情怀。
作为党支部书记,他打造“党建引领、急救提速”品牌,组织党员义诊,将优质医疗资源送到基层;面对年轻医生,他倾囊相授,强调“医者仁心、业务能力、责任奉献、团队协作”……他以身作则,将技术与温度、责任与传承融为一体。
“只要患者需要,我都会第一时间出现。”这句邵传利常挂在嘴边的话,平实得就像他三十多年来的每一个工作日。如今,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的他,依旧步履匆匆地穿梭在急诊科的病床与抢救室之间。对他而言,荣誉是鼓励,更是沉甸甸的责任。守护生命,这条路他走了三十多年,还将坚定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