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新华财经
近日,2025年福建省“科普希望行”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福州大学附属实验学校举行。此次活动由福建省科协联合福建省委宣传部、福建省教育厅共同主办,福建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福建省科协院士办、福州市科协、福州市教育局、福建省食品学会承办。现场共有2300多名师生积极参与,共同开启了一场精彩的科普之旅。
院士领衔,赋能科学教育。启动仪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福州大学校长吴明红呼吁高校、科研院所、科技领军企业实验室、科普场馆向青少年全面开放,号召全省科技工作者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科普生产力,共同培育青少年科学素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忠和以《鸟类的起源与早期演化》为题,结合在福建政和县发现的“奇异福建龙”“政和八闽鸟”等重大考古发现,深入浅出地讲解了鸟类起源、早期演化等科学问题,带来了一场生动精彩的科普讲座。
整合资源,提升科学素质。会上,福州市教育局为中小学科学副校长代表颁发聘书,旨在进一步促进科研机构与基础教育的深度融合,推动科普课程开发、实验室共建常态化,实现科研资源向教育资源精准转化,为青少年提供更加丰富、前沿的科学教育资源。福建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刘辉雄表示,要以“科普希望行”启动为契机,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强大合力,弘扬科学精神,点亮科学梦想,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培养创新型后备人才。
多维联动,打造科普矩阵。活动当天,福建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首次联动省食品学会、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省科普作协、省人工智能学会等在校园搭建六大科普体验区。开展包括食品快速检测、有奖竞答、科普书籍导读与展览、无人机表演与机器人足球赛表演、科学实验制作、青少年科创项目展示等科普互动体验。
相关负责人介绍,福建省“科普希望行”系列活动将于4月至9月举行,启动仪式后,两院院士、闽江科学传播学者、高校教授、科研院所高级工程师等将组成科普报告团,重点面向福建省老区、苏区、边远山区等科技教育基础较薄弱的地区,为中小学普及食品科学、生命科学、材料化学、航空航天、地质科学、海洋科学、生态环境、创新制造、人工智能和卫生健康等科学知识。
据悉,2021年以来,该项活动累计邀请80名院士专家,深入中小学开展463场科普报告,惠及近10万名学生,广受欢迎,被列入中国科协“百件为民办实事”项目。(林蕊)
编辑:赵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