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促大家生孩子,民营企业比着出手了。
伊利拿出了16亿,飞鹤拿出了12亿。4月10日,伊利宣布为全国范围内符合条件的孕期家庭提供不少于1600元的生育补贴,不久前的3月26日,飞鹤宣布提供不少于1500元的生育补贴。
生育补贴,之前听到的都是政府在做,现在民营企业也开始发力了。
从国家层面来说,今年两会期间,“制定促进生育政策,发放育儿补贴”被明确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国的生育支持政策已转向实质性措施。全国各省市纷纷出台生育补贴政策,奶粉巨头的跟进,是助力国家构建全方位生育支持体系。
从企业层面来说,砸钱催生既带来社会效益,也带来长远的经济效益。
目前,年轻消费者对奶粉国产品牌的信任度已经逐渐加深。
对于乳业巨头而言,提供生育补贴不仅符合国家人口战略,还可能改善乳制品行业市场情绪,强化头部企业竞争力。
伊利成人奶粉的市场份额已经稳居行业第一,但细分到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中,行业龙头则是飞鹤。
两家巨头在生育补贴上的竞争也加剧了。
乳业巨头的营销费用一直是花销的大头。花钱是一门技术,社会责任这块做好了,会用较低的成本来扩大品牌影响力。
而且,用实际行动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能加强消费者与品牌的互动。只要乳企的产品好,这类专业的必需品,宝妈们后续复购的可能性很大。
民企参与到生育补贴中,也说明人口形势的严峻。
近日,各地陆续披露2024年常住人口数据,已公布的29个省份,只有8省正增长,2省零增长,剩下的都是负增长。部分经济强省也转为零增长甚至负增长。
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比如教师大规模缩编。江西省的教师编制招聘人数,从2021-2025年,从13344人降至2146人。老一辈教师在奋力保住编制,新一辈教师基本被挡在编制的大门外。
砸钱对缓解人口下降趋势有用吗?从韩国的情况看,有点用处。韩国自2006年起累计投入超323万亿韩元用于生育支持,2024年生育率微升至0.75,但也远低于维持人口长期稳定所需要的2.1。
中国在2024年的生育率已经跌至1.0附近,育儿成本过高仍是核心障碍,而高房价、教育内卷、社会保障不足、工作与育儿的冲突、社会观念的转变,等等,都是人口出生率下滑的原因。
育儿补贴可以在局部缓解生育压力,但阻止人口减少,还需要全局性、系统性的支持。
这次,民企也加入到催生大队中,民间与政府、市场与政策齐发力,可见人口问题非常严峻,也异常重要。
为国生娃的时代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