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青年报
北京市统计局近日发布数据显示,一季度北京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159.9亿元,同比增长5.5%。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在北京一季度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中还呈现出几个特点,比如高精尖领域表现活跃、民营经济稳步增长、营商环境持续改善。
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
北京经济一季度数据表现亮眼的背后,首先是高精尖领域表现活跃。数据显示,一季度,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28.0%,汽车制造业增长17.2%。服务业总体平稳,增加值增长5.4%,14个行业门类中,11个行业实现增长。
优势领域在持续支撑带动,北京市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朱燕南介绍,信息服务业、金融业和工业,这三个行业占全市GDP的比重合计超过一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合计接近八成。
一季度北京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达到24%,其中有效投资发挥主要带动作用,设备购置投资和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占全市投资比重进一步提高到接近六成。同时,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速接近90%,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消费
以旧换新政策继续发力显效
消费方面,一季度,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主要商品类值中,金银珠宝类、体育娱乐用品类等时尚娱乐类商品表现较好,分别实现零售额213.2亿元和57.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和9.3%;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新能源汽车类、文化办公用品类等绿色智能消费需求持续释放,分别实现零售额128.1亿元、98.2亿元和163.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9%、5.9%和1.4%。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以来,全市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扩围加力,在上年8类家电商品基础上增加净水器、洗碗机、电饭煲、微波炉4类,同时对单价不超过6000元的手机、平板(含学习机)、智能手表(手环)3类产品进行补贴。
一季度,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限额以上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新能源汽车类等商品零售额实现增长,合计上拉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0.6个百分点。
营商环境
“无感监管”将走进各行各业
一季度开门红的背后,离不开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今年以来,北京各区各部门以经营主体需求为导向,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为经营主体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2025年北京已将首次贷款贴息比例提升至40%,降低创新企业的融资成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唐建国披露了2025年的新计划:试点建设全国首个专精特新企业赋能中心,建设10个专精特新特色园区,新培育1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100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此外,执法人员通过视频AI识别、物联感知等8种非现场监管方式就能完成检查——2025年,这种“无感监管”的模式将走进各行各业,全市将有超过50%的检查采用非现场方式,减少对企业的打扰。
文/本报记者 朱开云
统筹/余美英
责任编辑:李盼(EN057)
下一篇:韩国涉中美最新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