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评论员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踏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新征程,努力建设更高水平自贸试验区意义重大。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意见》作出的部署,深入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必将推动我国改革开放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为高水平开放探索新路径,为全面深化改革积累新经验,为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动能。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意见》(简称《意见》),要求坚持以高水平开放为引领、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更好发挥示范作用。
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党的二十大部署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提高到战略层面,赋予了自贸试验区更加重大的历史使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专章部署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明确提出“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鼓励首创性、集成式探索”。
此次发布的《意见》在原有自由贸易试验区实践取得较大成果的基础上,围绕“增强对外贸易综合竞争力,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增强服务贸易发展活力,支持数字贸易创新发展”“促进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提升市场开放水平,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等提出一系列新要求、新部署,充分体现出我国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与信心,必将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迈上新台阶。
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举措,在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从2013年9月29日全国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揭牌运行,到2023年11月1日中国西北沿边地区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揭牌,各自贸试验区锐意进取、勇于突破,充分发挥了新时代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为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揆诸现实,这场从不到30平方公里起步的改革试验,正扎根广袤大地,在沃野千里生根发芽、抽枝拔节,不断结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累累硕果。目前,全国已建设运行22个自贸试验区,形成了覆盖东西南北中的格局,以不到千分之四的国土面积,贡献了占全国约五分之一的外商投资和进出口总额。商务部数据显示,2024年,22个自贸试验区实际使用外资282.5亿美元,占全国的24.3%,比重较2023年进一步提升,对吸引外资产生显著带动作用。
“首创性、集成式探索”是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核心特色。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目的是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开展探索,实现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型开放水平、系统性改革成效、开放型经济质量全面提升。从《意见》来看,“首创性”集中体现在推出了大量“允许类”改革开放创新举措,如允许区内企业以保税物流方式开展不同税号下含金矿砂的物理混配业务;允许符合条件的区内外资企业开展电影后期制作服务;允许境外知名仲裁机构在符合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业务机构。
“集成式”体现在“以贸易、投资、资金流动、交通运输、人员往来自由便利和数据安全有序流动为重点的政策体系”的系统性,是在前期上海等自贸试验区、海南自贸港等政策制度探索基础上,对自贸试验区政策制度体系的进一步优化和提升。与此同时,这“5个自由便利+1个安全有序”政策体系,有助于我国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领域高效配置资源要素,是我国通过高水平对外开放助力高质量发展的系统体现。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踏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新征程,努力建设更高水平自贸试验区意义重大。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意见》作出的部署,深入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必将推动我国改革开放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为高水平开放探索新路径,为全面深化改革积累新经验,为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动能。
上一篇:是法律监督对数字时代的回应
下一篇:北京多所高校增设低空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