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付乐 北京报道
2024年消费金融行业调整加速,出现龙头增速放缓,腰部机构逆势突围的态势。
曾经领跑的头部机构,2024年业绩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与此同时,中邮消费金融、海尔消费金融、杭银消费金融、宁银消费金融等业绩普遍上涨。
4月21日,博通分析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2024年消金行业可以说是“头部缩表、腰部赶超”,整体业绩两极分化特征明显,部分头部公司出现营收净利“双降”,市场竞争激烈,自身获客成本逐年高企,宏观经济波动导致中低收入客群偿债能力下降。
冰火两重天
最新财报显示,头部机构增速放缓引发市场关注。
从中国联通发布的财报看,招联消费金融2024年营业收入、净利润同比均出现下降。
中银消费金融净利润同样遭遇断崖式下跌。2024年末,中银消费金融注册资本15.14亿元,资产总额791.51亿元,净资产90.86亿元;全年实现净利润0.45亿元,相比2023年的5.37亿元,同比下滑约91.62%。
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对本报记者表示,侧重线下业务的机构业绩有所放缓,与线下模式重成本、重人力,以及长账龄资产风险暴露相对滞后等因素关联。
“作为线下业务的老玩家,行业头部机构业绩下滑,或折射出消金线下展业面临的瓶颈。”苏筱芮表示,相对线上渠道而言,线下自营团队展业模式重,依赖第三方代理亦存在成本较高、合规水平存疑等风险。
王蓬博则认为,部分消金机构依赖大额贷款和线下业务,这种模式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显得不够灵活,加之资产质量下降,长尾客群的违约风险增加,不良贷款率上升,核销不良资产增加了成本,压缩了利润空间。
他进一步表示,首先头部公司在市场份额争夺中面临更多竞争者,包括新兴的金融科技公司和中小型消费金融公司,导致市场份额被分流。其次过去依赖的“高收益覆盖高风险”模式在当前市场环境下逐渐失效,需要进行战略调整和模式转型。
北京市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对记者表示,头部机构采取保守策略,计提信用减值损失并加速核销不良资产,导致资产规模、营收、净利润收缩。
“老牌”消金机构相对更侧重线下业务,运营成本较高,部分机构在过去“跑马圈地”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不良资产,机构需要增加减值准备,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利润。而新兴的金融科技公司凭借技术创新和灵活的业务模式,在消费金融领域迅速崛起,抢占了一部分市场份额。加之去年银行消费贷低利率产品的冲击,部分优质客户转向银行贷款,消费金融公司需降低利率以保持竞争力,获客空间受到了挤压。
有消金机构员工对记者表示,当前的获客成本大概在每个用户一千元左右,且用户复购3次以上,机构普遍才能盈利。为了节约成本,已经开始尝试消金机构之间相互导流,在互联网平台推广太贵了。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腰部消金机构业绩普遍上涨,迎来了较好的增长期,成为消费金融行业的一大亮点。
具体来看,海尔消费金融2024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31.68亿元、4.45亿元,实现两位数增长。融资层面,2024年海尔消金共发行三期ABS,累计发行金额46.5亿元,且发行了15亿元金融债。
海尔消费金融相关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2024年依托股东资源,海尔消费金融进一步优化业务结构,聚焦家电、家居、教育、医美等细分消费场景,为各类群体提供小额、分散的金融服务。
宁银消费金融贷款余额590.35亿元,增幅44.28%;实现净利润3.03亿元,增幅50.17%。
中邮消费金融2024年实现营收75.41亿元,同比增长8.47%;净利润8.04亿元,同比增长54.02%。
中邮消费金融相关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2024年国内消费金融市场在宏观经济复苏承压、居民消费信心波动背景下,呈现出“稳增长”与“防风险”的行业特征。2024年,中邮消费金融实现总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稳步增长。
另有蚂蚁消金以两倍于招联的总资产,营收仍不及招联,源于其核心产品花呗,产品形态类似信用卡,属于非现金贷的普惠性业务,ROE水平处于行业中游。
此外,杭银消费金融报告期营业收入52.66亿元,实现净利润9.20亿元,业绩排名靠前。
头部增长失速的当下,腰部消费金融业绩普涨,原因几何?
王蓬博分析道,一方面腰部机构业务本身基数小,在业务拓展和业绩增长方面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空间,也更容易控制运营和风控成本。另一方面,部分机构通过加强股东协同、与其他机构合作等方式,拓展业务渠道,提升了经营效益。
王蓬博建议,头部机构应加强科技赋能,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深化与股东的协同合作,充分利用股东资源,在品牌、渠道、资金和风险管理等方面获得更大支持。腰部机构应该继续发挥在特定场景和客户群体中的优势,深化差异化战略。但在快速扩张的同时,注重风险控制,确保资产质量和财务稳健。
记者注意到,在已开业的31家消金机构中,建信消费金融属“后来者”,其成立于2023年,注册资本72亿元。财报显示,2024年末,建信消费金融资产总额125.73亿元,净资产71.45亿元;全年净利润0.10亿元。
此外,尾部阳光消费金融2024年净利润下降明显,报告期内实现净利润0.58亿元,相比2023年净利润1.71亿元,同比下降66.08%。
“不放手”风控等核心领域
去年,随着Deepseek大火,金融机构纷纷接入,并尝试用于客服、营销、优化办公流程等场景。
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已有招联消费金融、中原消费金融接入了Deepseek;另有海尔消费金融部署了Deepseek私有化版本,沉淀了私有领域大模型,正在打通公域私域大小模型,接入智能体平台;马上消费则实现大模型和小模型的结合,以智能客服场景为例,当前马上消费智能客服意图识别率达90%,自助解决率已经达到了91%;还有中信消费金融基于自主研发的“信智”一站式大模型服务平台接入DeepSeek,实现客服与催收业务的语音识别综合准确率升至97%,较传统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提升5个百分点。
谈及消金机构接入Deepseek,在海尔消费金融首席信息官梁树峰看来,DeepSeek带来成本极大降低,效果也达到应用要求,使用门槛大幅降低,并且可以私有化部署,满足数据安全及监管要求。其高性价比的推理能力让金融机构有机会广泛应用于营销、风险、贷后、客服、运营、研发、数据分析等多个场景。
不过,也有消金行业一线从业者对记者坦言,虽然大多数金融机构布局了Deepseek,但对消金机构而言更多的是辅助作用,尚未有深入的场景应用,相信随着技术的更迭以及金融机构的探索,其将在金融领域有更深层的应用。
“风控模型肯定都还是以机构自有模型为主。Deepseek在整个风控的模型体系中起到的是特征验证和风险提示的作用,将输出的结果用于现在风控模型的特征补充,起到辅导现有风控模型决策的过程。目前不会有任何一家消金机构将Deepseek直接用于决策,更多是给现在的决策模型多一些维度上的参考。”上述一线从业者称。
“风控层面各家的筛选逻辑、策略都不一样,目前还没有消金机构完全依赖Deepseek。其在消金领域的应用主要在客服、消保侧,能够第一时间提供应对话术、方案、客户预测等,行业内还没有特别出彩的案例,基本还是停留在简单应用上。”另有消金机构相关负责人对记者分享道,Deepseek是最新的东西,大家肯定要去尝试,先用上再说,也有一些机构在观望。
另有东部地区消金机构从业人员对记者称,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把外部模型应用在核心环节还是会考虑到信息安全有一定风险,大部分机构对于核心技术尤其是风控,都会有较多考量。
责任编辑:冯樱子 主编:张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