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衡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各项财务数据变动引发市场关注。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为13.35亿元,同比下降22.8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131.74万元,同比下降51.86%。这两项数据的大幅变动,凸显了公司在过去一年面临的挑战。
关键财务指标解读
营收下滑,业务结构调整
2024年,中衡设计营业收入为13.35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7.30亿元下降22.84%。从业务板块来看,设计收入7.80亿元,下降13.42%;EPC收入2.08亿元,大幅下降55.71%;监理及项目管理收入2.44亿元,下降1.65%。整体宏观经济环境及行业影响下,公司设计及EPC主营业务收入下滑,对营收造成较大冲击。
业务板块 | 2024年营收(亿元) | 2023年营收(亿元) | 变动比例 |
---|---|---|---|
设计收入 | 7.80 | 8.99 | -13.42% |
EPC收入 | 2.08 | 4.71 | -55.71% |
监理及项目管理收入 | 2.44 | 2.48 | -1.65% |
净利润腰斩,商誉减值成主因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131.74万元,较上年同期的1.07亿元下降51.8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038.25万元,同比下降71.32%。主要原因是对前期收购的子公司基于经营状况分析,计提商誉减值准备6057.21万元,以及主营业务收入下滑导致利润减少。不过,剔除商誉减值影响,2024年净利润为1.12亿元。
基本每股收益与扣非每股收益下降
基本每股收益为0.19元/股,较上年的0.39元/股下降51.28%;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为0.07元/股,较上年的0.26元/股下降73.08%。这与净利润的下降趋势一致,反映了公司盈利能力的减弱。
费用分析
费用控制成效显现
2024年公司费用整体有所下降,管理费用为1.21亿元,同比下降11.51%;财务费用为565.18万元,同比下降24.53%;研发费用为8147.61万元,同比下降13.11%。公司通过加强内控,推动降本增效,严控非核心支出,在差旅、津贴、招待等费用方面取得了降本成果。
费用项目 | 2024年(万元) | 2023年(万元) | 变动比例 |
---|---|---|---|
管理费用 | 12113.12 | 13689.06 | -11.51% |
财务费用 | 565.18 | 748.85 | -24.53% |
研发费用 | 8147.61 | 9377.09 | -13.11% |
研发投入持续,助力未来发展
虽然研发费用有所下降,但公司仍保持一定的研发投入,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6.11%。本年度,公司积极跟踪和探索建筑设计行业理论前沿和科技实践,推动建筑科技的研发和创新,持续加强AI、BIPV、BAPV、节能与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BIM、复杂结构等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现金流状况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微降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85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07亿元下降10.79%。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14.56亿元,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为5.77亿元。整体经营活动现金流仍保持正数,显示公司经营活动的现金创造能力,但需关注下降趋势。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增加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99亿元,而上年同期为-3485.18万元。主要是本期支付基金投资款增加及购买理财产品金额大于赎回金额共同所致。公司在投资布局上的动作,可能对短期现金流造成压力,但从长期看,有望带来新的收益增长点。
筹资活动现金流出为主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8亿元,上年同期为-1.25亿元。公司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为4.29亿元,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为3839.77万元。筹资活动现金流出较大,反映公司在债务偿还和利润分配方面的资金安排。
风险提示
商誉减值风险持续
公司因收购子公司形成的商誉余额较高,虽已计提部分减值准备,但如并购整合的有关子公司未来经营状况恶化,仍存在商誉减值的风险,从而对公司当期损益造成不利影响。
市场竞争压力增大
建筑设计行业竞争激烈,公司虽具有一定优势,但市场份额可能受到挤压,影响经营业绩增长速度。尤其在当前行业下行周期,市场竞争压力进一步增大。
宏观政策及不可抗力风险
公司所属行业发展依托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相关政策及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未来国家产业政策及其他不可抗力因素可能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影响。
高管薪酬情况
董事长冯正功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88.36万元,总经理张谨为87.00万元,副总经理陆学君84.87万元,财务总监孙王艳59.32万元。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由公司业绩和个人绩效决定,符合公司经营情况和行业薪酬水平。
总体来看,中衡设计在2024年面临营收和净利润下滑的挑战,虽在费用控制和现金流管理上有一定成果,但商誉减值、市场竞争等风险仍需关注。未来,公司需进一步优化业务结构,提升核心竞争力,以应对行业变化和市场挑战。
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为AI大模型基于第三方数据库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受限于第三方数据库质量等问题,我们无法对数据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进行分辨或核验,因此本文内容可能出现不准确、不完整、误导性的内容或信息,具体以公司公告为准。如有疑问,请联系biz@staff.s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