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邯郸晚报
本报讯(记者 赵鸿粼)4月15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全国第二批共51个“非遗工坊典型案例”。由我省推荐申报的“大名草编:以草为墨,书写乡村美好新篇章”等两个非遗工坊典型案例成功入选。
大名草编非遗工坊始建于2019年,为大名县依托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大名草编而认定设立。该工坊采取“传承人+公司+非遗工坊+基地+农户”的传承生产运营模式,通过集中培训、分散培训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强化传承培训,提升从业人员技艺水平,带动1000余人就业,人均年收入近万元。
非遗工坊是指依托非遗代表性项目或传统手工艺,开展非遗保护传承,带动当地人群就地就近就业的各类经营主体和生产加工点。2023年,全国评选第一批共66个“非遗工坊典型案例”,成为当地开展非遗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有力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