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衢州日报
木亨
日光悄然漫过桌头的日历,恍惚间,又一个星期五翩然而至。
曾几何时,每逢此刻,我定会奔波在回江山的路上。彼时,家中的父母想必也如翘首盼归的候鸟,满心期许着与儿子的团聚。因工作缘故,周末双休于我而言并非理所当然,每个星期五成为我探望父母的专属时光。寒来暑往,这份跨越风雨的坚持,成为我对年迈父母最深切的牵挂。
推开家门的瞬间,熟悉的场景总会映入眼帘:父母静静地坐在沙发上,目光交汇的刹那,妈妈嘴角泛起一抹笑意,轻声说道:“回来了。”爸爸虽沉默不语,可眼神流露出的慈爱,恰似春日暖阳,将内心的欢喜展露无遗。
然而,2022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打破了原本平静的生活,往昔热爱运动的爸爸自此行动受限。妈妈的身体本就欠佳,这下两位老人想要走出家门、看看外面的世界,若无家人的扶持,几乎成了奢望。
父母皆为知识分子,即便岁月让他们身体没有往日的自由,思维却依旧活跃,对外面世界的好奇从未消散。因此,每次回家,我不仅会和他们唠唠家常琐事,更会讲述一周来社会上的大小新闻。从国际风云变幻,到市井百态万象,皆是他们平日里关注的焦点。爸妈听得专注,时不时还会发表几句独到的见解。偶尔,我会带回几张报纸,爸爸捧着报纸认真阅读的模样,仿佛在与世界重新对话。
回到家,还有诸多琐碎之事等着我。爸爸的胡须大约每两周便需修剪一次,有了电动剃须刀,这不是问题,生病以后行动不便,理发确实成了难题。于是,我在网上购置了理发工具,摇身一变,成了爸爸的专属理发师。每次理发,我只会为他理个小平头,尽管手法略显生疏,好在爸爸对发型并不挑剔。理完发,他看着镜子里精神焕发的自己,满意地点点头,那一刻,一种难以言喻的成就感在我心间油然而生。而妈妈剪头发,我则会开车带她前往一家熟悉的理发店。二十余年来,父母身体康健时,便常来此处。如今,理发店的女店主已六十多岁,因彼此相熟,每次见到我们,总会在妈妈面前夸赞我孝顺,妈妈听后,眼角眉梢都挂满了笑意。
人至暮年,眼花了,关节不再灵活,就连剪指甲这般小事,对爸妈而言都成了挑战。每当看到他们指甲变长,我都会轻轻握住他们的手,小心翼翼地修剪,偶尔几次 剪得深了,弄疼了他们,让我心生愧疚。
星期五回家,寻医问药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父母年事已高,体弱多病,这已然成为生活的常态。隔段时间,我和姐姐便会陪着他们前往医院,从挂号、问诊到检查、配药,每一个环节都饱含着子女的关切。一旦得知哪里有医术精湛的医生,或是先进的治疗方法,我们便会毫不犹豫地带父母前去求医问药,只盼能减轻他们的病痛,让他们的晚年多一份舒适与安宁。
星期五的陪伴,虽琐碎平凡,却满溢着温情。我深知,这不仅是为人子女应尽的责任,更是父母在暮年最渴望的亲情慰藉。每次离开时,妈妈总会坚持送我到门口,她的眼神中,眷恋与不舍如潮水般涌动。有好几次,我下楼后不经意间仰头,发现妈妈伫立在窗前,目光紧紧追随着我的身影。当她看到我回头,便会缓缓挥手,那一刻,万千思绪涌上心头,泪水夺眶而出。
然而,这份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温暖最终失去。去年年底,父母相继离去,星期五的陪伴从此成为遥远的回忆。我的心中仿佛缺失了最重要的部分,每到星期五,往昔陪伴父母的画面如潮水般涌上心头。那些看似辛苦的日子,如今却成为我最珍视的幸福时光。父母在时,家是温暖的港湾,是心灵的归处;父母离去,人生的道路上,只剩下无尽的孤独与漫长的归途。
如今,我只能在心底默默祈愿,愿天堂没有病痛,愿父母在那里能重获往昔的安康与幸福。
上一篇:用情就能暖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