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吉存)日前,沙河口区市政排水管线改造项目和易涝区域排水防涝治理工程全部完工投入使用,困扰百姓多年的黄河路交通大学和三合大厦路段雨季积水问题将得到解决,施工过程中采用的新科技,进一步提升了城市排水管网的施工效率和安全性。
在沙河口区香周路以北的春光街上,施工人员正在通过相隔数十米的两个污水观察井,给地下3米多深的污水管线内重新铺设一根浅黄色软管,看似不起眼的软管采用光敏树脂玻璃纤维材料,经过现场特殊处理就可以硬如铁板。大连朋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个材料是一种玻璃纤维,厚度在5到8毫米之间,放到管道里再进行充气,使软管充满整个管道,然后通过专用设备硬化,可以达到类似于钢的强度,起到非常好的支撑作用,水就不会再渗漏。”
春光街地下的这条污水管线有360米长,管径达到1.6米,是通往春柳河污水处理厂方向的一条污水主管线,因重型车辆碾压和土层沉降等原因,部分土石落入管道内部,阻滞污水流淌,原先的管道已经出现严重的塌陷和渗漏,改造迫在眉睫。由于污水管线上方管线复杂,燃气管道、供热管道、光缆等纵横交错,开挖路面更换污水管道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管网非开挖缺陷修复技术和材料应用破解了这个施工难题。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条管道如果开挖,需要协调众多部门,迁改各种管线,开挖难度极大,还有安全隐患,非开挖工艺就很好解决了这个问题,对于城市的市容市貌也是非常好的保护。”
去年下半年,沙河口区利用国债资金,启动市政排水管线改造项目和易涝区域排水防涝治理工程,系统治理全区14处易涝点位,更新修复9.764公里老化排水管线,改造范围涉及西安路周边、南松路、马栏北街、富民路、鞍东路、凌山二街、香西路、西林街、中长东五街、太原街、富工街交富宁街段以及春光街十余个街道和区域,还特别在黄河路交通大学、三合大厦附近各新建一座排水提升泵站,并同步建设配套管线,解决雨季积水问题。沙河口区市政公用事业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项目实施,内涝灾害得到缓解,沙河口区整体内涝情况将得到极大改善,积水在雨后30分钟内基本可以排干,对居民出行的影响显著降低,有力保障了区域交通、商业的正常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