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颠覆传统手术,术锐演绎“刀尖”上的中国创新
创始人
2025-04-20 18:36:00
0

转自:北京商报

长期以来,国际医疗巨头凭借多孔手术机器人构建起技术壁垒与专利护城河,形成全球市场的主导格局。如今这一局面正在悄然发生改变,越来越多的国产手术机器人企业崛起,蹚出了一条自主创新的道路。近期,“民企显身手 奋进正当时”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北京术锐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术锐”),探访术锐如何以自主创新打破技术垄断的桎梏,让尖端科技与人文关怀共振,推动外科手术进入单孔超微创时代,在创伤最小化与疗效最大化之间实现平衡。

能剥生蛋壳的蛇形臂

走进术锐生产基地,只见一台长着4条蛇形手术臂的机器人,正通过直径25mm的单孔通道,在狭小空间内完成生鹌鹑蛋剥壳,鹌鹑蛋壳平均厚度仅0.2毫米,其下方蛋膜更薄至50微米,剥好的蛋体非常完整。

驱使机器人完成剥壳动作的是在另一侧控制台上的演示人员,其借助10倍放大3D高清视野可以清晰地观察蛋膜情况,蛇形臂可以过滤手部震颤使操作稳定精准,使得未经系统训练的普通人,亦可轻松完成精细难度操作。 这一台手术机器人正是由术锐研发的单孔蛇形臂手术机器人。

在全球医疗科技领域,美国“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自2000年面世以来,长期占据着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的垄断地位。面对这一市场格局,术锐创始人徐凯认识到,在多孔腔镜手术机器人这一成熟领域与行业巨头展开同质化竞争难有胜算。于是,徐凯选择将研发重心转向更具创新性的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领域。

自2004年于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徐凯就致力于单孔机器人的技术研究。2010年回国后,徐凯在上海交通大学任教期间继续深耕这一领域,经过近20年的技术积累与创新突破,最终成功将科研成果转化临床应用,并实现了商业化落地,推动了国产高端手术机器人走向市场应用。

术锐副总经理邢玉柱介绍称,单孔手术机器人面临的核心技术挑战在于机械臂的操作范围、灵活性及负载能力。传统直杆手术器械仅末端关节具备活动能力,这在单孔术式中使得手术范围受到严重制约。术锐自主研发的蛇形臂技术解决了这一难题,其仿生设计使机械臂能像蛇般灵活变形,能在患者体内构建出远超传统器械的手术操作空间,实现全域可达,在突破空间限制的同时,还能保持较好的负载能力。这一技术突破使术锐机器人能以更微创的单孔方式完成手术操作,能实现对多孔手术机器人的替代。

术锐蛇形臂手术机器人系国内首款获批上市的单孔手术机器人,可用于泌尿外科、妇科、普外科、胸外科、儿科等多科室手术操作,有效填补了国内空白。截至目前,术锐单孔机器人已经在数十家医院开展常规临床应用,已经累计完成1000余例手术,其中包含了40余例世界首例、亚洲首例创新术式。

走向欧洲手术台

北京时间4月2日凌晨,一场跨越8000公里的中欧远程手术顺利进行,术锐蛇形臂单孔机器人走向欧洲临床,实现了中国医疗技术的向外输出。

据了解,国际胸外科权威专家Diego González Rivas团队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赵军团队携手合作以远程手术方式为欧洲的一位患者成功实施肺癌右肺上叶肿瘤根治切除术,这也是全球范围内首次由单孔手术机器人完成的胸外科远程手术。本次手术的主刀医生团队位于中国苏州,患者身处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

Diego González Rivas评价称,术锐机器人的技术原创能力和系统集成能力令人惊叹,其性能已完全达到甚至超越国际顶尖水平,这将是欧洲微创胸外科领域的一次革命。

这场手术所彰显的里程碑意义,不仅仅标志着外科微创技术的又一次突破,更标志着中国原创的高端医疗装备开始获得欧洲权威认可,开启“中国智造”向全球顶尖发达市场输出的历史新进程。

目前,术锐已经启动国际化,预计在欧洲市场的上市许可CE认证在下半年获批。

自主创新路径

术锐走出了一条完全自主的原创技术路径,这也是以术锐为代表的国产手术机器人蓬勃发展的“地基”。

资料显示,术锐已经掌握了腔镜手术机器人全链条关键核心技术,在全球范围内提出专利申请超803项,其中已经获得国外发明专利授权超过100项,已构筑全方位的自主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邢玉柱表示,在这个过程中,原创技术路线最大的难点是在研发技术的同时,还要同步构建产业链,为达到医疗设备要求的安全可靠,公司要做大量的验证以及标准、体系的建设,虽然投入大、耗时长,但这部分也会建立公司的壁垒。

此外,邢玉柱提到,这些年来,公司持续获得了北京市、科技部、工信部科技项目的支持。依托科技项目,公司与国内众多医疗机构开展了医工联合攻关,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相关成果陆续应用于公司产品,奠定了公司预研一代、转化一代、上市一代的持续创新能力。

据悉,中国已跃居全球第二大单体手术机器人市场。在经历了近30年的积累和发展后,我国手术机器人在技术层面已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部分领域领跑的突破。

除了术锐外,微创机器人旗下的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歌锐科技的“牛顿”内镜微创手术机器人、强联智创的导管塑形机器人、思哲睿的康多机器人等,均彰显我国高端医疗装备从跟跑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

数据显示,到2024年底,全国已有64家企业的总计115款手术机器人产品获批,全面覆盖了腔镜、骨科、神外、穿刺等手术机器人细分领域。其中国产品牌占获批总数的81.7%,达94款。

可以相信,我国手术机器人行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国产手术机器人企业将在持续的创新之下,在全球高端医疗装备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北京商报记者 丁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一站式”逛展 买全球好物 第六届西洽会现场,嘉宾在现场品尝美食。 第六届西洽会现场,市民在汽车展区了解重庆造新能源货车。...
看“她力量”如何重塑产业数字化... 转自:新安晚报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新时代,安徽移动的一批女性科技工作者正以创新为笔、技术为墨,在...
两部门将加强私募基金犯罪管理 转自:北京商报司法保障资本市场改革发展迎来纲领性文件。5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
观点直击 | 回稳市场下 贝壳... 观点网 今年3月,在贝壳2024年度业绩电话会上,管理层首次分享了公司在AI上的整体布局和思考。两个...
央行等部门拟进一步丰富“互换通... 转自:证券日报延长合约期限,扩充产品谱系    本报讯 (记者刘琪)5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消息...
丹麦考虑发展核电 转自:新安晚报   丹麦气候、能源和公用事业大臣拉尔斯·奥高5月13日表示,丹麦政府正在考虑解除维持...
政策助力融资回暖 房企单月募资... 转自:北京商报随着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房地产行业融资环境呈现边际改善。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近一个...
自我救赎与成长 ——读《追风筝... 寒假里被《追风筝的人》深深地迷住了。作者用朴实却充满力量的文字,指引着我跟随主人公阿米尔的脚步,走进...
以学习促提升 共建绿色家园 转自:新安晚报  为积极响应第三届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活动,进一步提升基层垃圾分类工作者的专业...
姑溪河当涂闸枢纽工程建设按下“... 星报讯 连日来,马鞍山市当涂县姑溪河畔机器轰鸣、塔吊林立。在姑溪河当涂闸枢纽工程的施工现场,数百名...
阳光驿站:彩票公益金点亮乡村儿... 玻璃杯中变幻的化学实验液面折射出孩子们惊喜的眼神,沾满泥土的小手在菜园里播下春天的种子。这些温暖而动...
业绩继续下滑 安德玛重组计划效... 转自:北京商报安德玛的业绩还在下滑。5月14日,安德玛发布2025财年业绩报告显示,公司营收下降9%...
河北启动“民法典宣传月”集中示... 转自:千龙网河北省司法厅、省国资委今天在河北钢铁集团研发中心共同举办“典亮国企·法赋新程”活动暨河北...
125%→10%,24%税率暂... 5月14日12时01分起,我国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调整措施开始实施。有关事项如下:一、调整...
合肥市建平实验小学卧云校区举办...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家校共育水平,合肥市建平实验小学卧云校区于2025年5月14日举办了...
调研速递|[上市公司名称]接受... 5月15日,[上市公司名称]举行业绩说明会,吸引了参加深圳证券交易所“机巧灵动・赋能新制造”主题集体...
万科再获大股东支持 深铁集团提...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科”)再获大股东借款支持。5月15日,万科披露称,深圳市地铁集团有...
研究部署改革开放、风险防控等工...   本报讯 5月15日,省委深改委暨自贸港工委会议召开,研究部署海南自由贸易港重点改革举措落实、扩大...
美国最高法院警惕特朗普限制公民... 转自:财联社【美国最高法院警惕特朗普限制公民身份政策的生效】财联社5月16日电,美国最高法院表示,它...
2025年服贸会9月10日启幕 转自:北京商报今年起,服贸会将固定于每年9月第二个星期的星期三开幕;举办地点调整为在首钢园区“一址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