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地球的“皮肤”,你了解多少
创始人
2025-04-19 03:25:31
0

转自:光明日报

  【生态讲堂】

  如果说,地球是滋养万物生灵的“母亲”,那地表覆盖的土壤就是她的“皮肤”。没有土壤,便没有土地,无数生命就没有生存与繁衍的根基。那么,土壤在地球生态系统中发挥着什么作用?良好的土壤能带来哪些益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如何保护土壤呢?就这些问题,我们征集了网友提问,邀请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教授查同刚共话土壤。在4月22日第56个世界地球日即将到来之际,珍爱地球,让我们先“始于足下”,从脚下的这片土地做起。

  ●网友提问:土壤是如何形成的?

查同刚:土壤的形成漫长而复杂,是自然和人为等多种因素对地表岩层进行的一次次“精雕细琢”。

  首先是“风化”。地表裸露的岩石经长期风化作用,渐渐破碎、转化,变为成土母质。风化作用可不仅仅是风对岩石的侵蚀,还包含温度变化导致的冻融,水、氧气、二氧化碳等引起的岩石化学变化,以及地表下微生物和植物根系的活动导致岩石产生生物变化等。

  另一方面,动植物残体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可以形成一种深色的、稳定的、分子量很大(几百甚至几千)的腐殖质。这种或黑色或棕色的有机物质,保水性、保肥性和通气性极佳,与岩石风化的碎屑结合到一起,就形成了具有肥力的土壤。

  同时,气候和地形条件也对土壤的形成产生影响。不同气候条件下,土壤会分化为不同类型,比如我国东部由南到北依次分布着砖红壤、红壤、黄壤、棕壤和黑土。而不同地形下,土壤分布也会不同,土壤保水性与肥力也有所差异。

  ●网友提问:土壤里面有什么?

查同刚:土壤不仅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空间,更为人类提供着大量食物,地球上90%以上的食物都来源于土壤。除岩石经风化后形成矿物质、动植物与微生物产生有机质外,水与空气也是土壤中必不可少的成分:水助力植物生长,也影响着土壤的温度;而土壤孔隙中的空气则为植物根系和微生物的呼吸提供助益。

  “慷慨”的土壤还为无数生命提供栖身之所。土壤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高的地方。植物的根在土壤中蜿蜒延伸,线虫、蚯蚓、节肢动物等在这里“开疆拓土”,穴居哺乳动物在土壤中相互依偎、繁衍生息。当然,还少不了我们“看不见”的生物——数据显示,每1克的土壤里就有10亿个细菌、数以万计的菌落、超200米的菌丝!别小瞧这些土壤“住户”,它们在养分循环、调节土壤有机质、改变土壤物理结构以及改善植物健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土壤生物多样性是土壤保持健康的基础,而健康的土壤对人类福祉至关重要。

  ●网友提问:土壤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什么作用?

查同刚:在自然界,土壤似乎随处可见,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其实,土壤是最复杂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多种功能。

  首先,土壤是一个天然的“过滤器”。水流过时,土壤颗粒与微生物等能够过滤和吸附水中的杂质、污染物和有害物质等,并降低它们的浓度,从而净化水质。同时,土壤具有很强的保水性。当下雨时,土壤就像是一块巨大的海绵,可以吸收水分,从而减少地表径流,保持水土。当干旱来袭,土壤则会把自己储存的水提供给植物,维持植物生长。

  再者,土壤是重要的碳库。有研究表明,全球土壤每年可固定4亿~12亿吨碳。动植物的遗体、枝叶,以及土壤中的微生物会形成大量的有机碳。

  此外,土壤还是气候的“调解者”。白天,土壤吸收热量并转化为热能,夜晚再将热能释放。因此,土壤的温度比空气的温度更加稳定。土壤吸收、蒸发水分也会影响大气温度与湿度。这些作用对于维持生态平衡都具有重要意义。

  ●网友提问:土壤会遇到哪些“伤害”?

查同刚:对人类而言,土壤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土壤健康与否关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但是,人类的破坏性活动正在“伤害”土壤。早在2015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发布的《世界土壤资源状况报告》就显示,全球土壤整体面临着“十大威胁”:土壤侵蚀、土壤有机碳损失、养分失衡、土壤酸化、土壤盐渍化、土壤污染、土壤滞水、土壤板结、地表硬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

  以土壤污染为例——固体废物的倾倒、有害废水的渗透、有害气体与粉尘的降落……使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特性发生改变,妨碍了土壤的正常功能和可持续利用。而土壤污染的最终受害者仍然是人类自己,被污染的粮食果蔬等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2014年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我国土壤点位污染超标率为16.1%,主要是轻微污染和轻度污染,重度污染点位占1.1%。

  需要警惕的是,土壤污染并不是在污染发生的当下就能被发现,而是隐蔽而滞后的,往往需要对土壤进行分析检验后,甚至是影响人畜健康后才能确定。土壤污染几乎不可逆转,受土壤特质的影响,污染物极易累积,不易被稀释或降解,修复也需要很大的代价或很长的时间。

  ●网友提问:保护土壤,我们应该做什么?

查同刚:土壤看似很“多”,实则很“少”。健康的土壤弥足珍贵,要想形成2—3厘米厚的土壤,至少需要上千年之久。

  保护土壤,迫在眉睫,无论是生产还是生活,我们都应采取相应举措,爱护脚下的土地。

  面对已经“生病”的土壤,首先需要切断污染源,停止不当干扰和过度利用,然后可以让其自然恢复或人工辅助土壤慢慢“恢复元气”。

  要注重增加林草植被覆盖,遵循自然规律,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荒则荒,防治水土流失,恢复和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生物多样性,改善土壤的生态环境。

  在农业、畜牧业生产中,要切忌过度耕作、放牧,保持土壤结构与肥力,避免过度耕作导致的土壤侵蚀和退化,以及过度施肥导致的土壤污染。

  在生活中,养成减少使用一次性制品或塑料制品的习惯,注重垃圾分类,建立完善、合理的垃圾处理体系,从源头防止污染物渗入土壤,造成污染。

  爱护土壤就是爱护我们自己,在第56个世界地球日即将到来之际,让我们行动起来,认识土壤,保护土壤,利用土壤,共享绿色家园,创造美好未来。

  (本报记者 李春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何以中国】武夷山燕子窠:岩石... 转自:光明网  在武夷山星村镇西南,崖壁的巨岩如振翅巨鸟凌空欲飞——这不是神话场景,是燕子窠用亿万年...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转自:新华网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聚焦主题、把握关键,不...
“书香”浸润城市:第二届“拉萨... 转自:中国西藏网  中国西藏网讯 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即将临近的温暖春光里,第二届“拉萨春日书会...
北大荒种业创新联合体成立 转自:黑龙江新闻网本报讯(张海丹 记者姜斌)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种业振兴的部署要...
好评中国丨何以中国,“福”字满... 转自:千龙网武夷山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樱花盛开 肖文凤 摄□李群4月19日至4月23日,“何以中国·...
技源集团主板IPO注册生效 转自:北京商报北京商报讯(记者 马换换 王蔓蕾)上交所官网显示,技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技源...
何以中国丨解码武夷山自然与文化... 转自:千龙网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武夷山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孕育出品质卓越的武夷岩茶...
洞穴潜水失联3天奇迹生还,当事... 今年2月5日,两名科考队队员在广西百色市田阳区的一个溶洞内潜水时失联,后经当地公安、应急、消防、急救...
强行伸腿阻止高铁关门,女子被行... 记者从广州铁路公安局深圳公安处获悉,近日,一名旅客在深圳北站强行阻挡列车车门关闭,已构成“妨碍交通工...
拒买大豆后 中方把波音飞机退回... 转自:天津日报 【拒买大豆后 #中方把波音飞机退回美国#...
先别笑,谁小时候没摔过跤?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微博本刊记者 张燕4月19日上午,北京亦庄,人类马拉松运动员与人形机器人马拉松“...
在一堂思政课中感知强国“核”力... 转自:中国青年报  随着一阵熟悉的上课铃声响起,一堂“强国总师思政课”日前在清华大学主楼里开讲。  ...
普京决定临时停火30小时,泽连...   界面新闻记者 | 翟瑞民  当地时间2025年4月19日下午,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因东正教复活节...
可共享蔚来补能网络,firef... 4月19日,蔚来全新品牌firefly萤火虫首款同名车型正式上市。firefly萤火虫共推出自在版和...
20日夜南方降雨将再度增强 北... 转自:央视网央视网消息:据中央气象台网站消息,中央气象台发布每日天气提示:20日夜南方降雨将再度增强...
关税冲击,美国车企顶不住了?两...   导读:分析人士认为,别克汽车的涨价可能令这一品牌面临生存威胁。  美国政府关税政策让美国老牌汽车...
腾讯视频影剧综通告年番综艺《一... 4月18日12点,腾讯视频首档影剧综通告年番综艺《一见你就笑》首期播出,“见笑小卖部”正式开门营业,...
秀我中国|记者Vlog:当机器... 来源:新华社全球首次人类和人形机器人共跑的半程马拉松赛4月19日7时30分在北京亦庄鸣枪起跑。机器人...
“人皮书”在英展出引发争议:由... 近日,据英国《卫报》等媒体报道,一本“人皮书”在英国博物馆展出。这本书讲述了19世纪的威廉·科德(W...
【地评线】飞天网评:推动农业农...   今年以来,农业农村经济克服内外部压力挑战,实现稳健开局,为推动国民经济实现良好开局、高质量发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