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一些无意识的行为可能悄无声息地
侵蚀着我们的身体防线
例如,总是熬夜、休息不够
饮食习惯不好、营养失衡
或是压力过大
或是久坐不动、缺少锻炼
……
这些行为都可能给免疫系统
带来伤害、影响平衡
当身体出现以下4个迹象时
说明你的免疫力正在悄然下降
免疫力下降有4个表现
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胡洋介绍,免疫力低有4个表现:
1、频繁出现感染
免疫力低下时,病原体更容易入侵,导致频繁感染。例如,反复发作的感冒、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
平常如果偶尔发烧,可能是身体在和入侵的病菌“打仗”,把病菌消灭后,体温就会恢复正常。但当免疫力透支时,难以快速有效地清除病菌,身体可能处于反复低热的状态。
2、身体疲乏无力
免疫系统会消耗大量的能量来维持正常运作。
当免疫力低下时,身体就会感到疲乏无力,缺乏精神和动力,甚至连日常活动也感到吃力。
3、容易过敏
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能够很好地区分自身物质和外来物质,避免过敏反应。
但免疫力低下时,免疫系统可能对某些本来无害的物质产生过度反应,导致过敏,如皮肤瘙痒、湿疹、哮喘等。
而且,原本几天就好的伤口,愈合时间会大幅延长,还极易遭受感染,出现流脓红肿问题。
4、经常腹痛腹泻
健康状态下,肠道内的免疫系统也是阻挡有害病菌的进犯的一道重要屏障。
但当免疫力“透支”时,肠道黏膜的屏障功能遭受严重破坏,腹痛腹泻便接踵而至。有时仅仅是吃了不太新鲜的食物,或吃得没那么规律,肠道就会立刻以腹痛腹泻的方式发出强烈抗议。
如果出现以上这些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保护好免疫力,请记住这7点
广东省深圳市中医院营养科主任医师曾瑶池表示,随着身体老化,免疫功能下降,药物并非提高免疫力的最佳选择。最科学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恰恰是日常生活中的小方法。
1、维持好体温状态
“防寒保暖”不是一句空话,研究表明,体温下降1℃,免疫力会下降30%,气温变化之后感冒的人增多,正与此有关。
因此,维持正常的体温对提高免疫力十分重要。
2、学会给自己减压
适度压力能激发潜能,但压力超过负荷则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压力会使人体产生一种抑制因子,影响免疫细胞的正常工作。
3、多些高质量睡眠
有研究团队发现,睡眠不足会引起免疫崩溃,仅熬夜4天,就可能引发严重反应。
高质量睡眠可以促进身体多产生一些睡眠因子,促进白细胞增多,加强肝脏的解毒能力,消灭侵入身体的细菌和病毒。
4、合理使用益生菌
曾瑶池医生介绍,益生菌对提高免疫力效果不错,例如肠道双歧杆菌,能促进身体产生多种抗体,同时还可消除外来的致病微生物。
5、补充维生素矿物质
维生素和矿物质会影响免疫细胞的数量和活力。因此,平时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有益于提高免疫力。
以下是北京中医医院营养科张旭介绍的一些营养素的优质来源:
维生素C:成年人每日推荐摄入量100毫克。
优质来源:蔬菜水果,如柑橘类水果、猕猴桃、草莓、西兰花。
维生素E:成年人每日推荐摄入量14毫克α-TE(α-生育酚当量)。
优质来源:葵花籽油、巴旦木、牛油果等。
维生素B6:成年人每日推荐摄入量 1.4毫克。
优质来源:鱼类,如三文鱼、鲑鱼、秋刀鱼;坚果,如开心果、榛子、芝麻、花生、栗子。
维生素D:成年人每日推荐摄入量10微克。
优质来源:多脂海鱼,如鲑鱼、沙丁鱼、金枪鱼。
6、渴不渴都要主动喝水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于康指出,口渴是人体缺水相当严重时发出的信号。实际上,口渴之前,人体已经有相当长时间处于缺水状态,而身体缺水会导致免疫力下降。
因此,建议大家最好建立一个饮水时间表,到点后不管渴不渴都要主动喝水,就像定点吃饭一样。
7、每天都动一动
芬兰科学家开展的2项研究得出结论称,仅仅10分钟的锻炼就能增加血液中免疫细胞的数量,这对提高免疫力,甚至抗癌都非常重要。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周应进行 150-30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身体活动,或每周至少 75-150分钟高强度有氧身体活动。
日常可以选择快走、慢跑、游泳和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
总的来说,提高免疫力没有捷径可走,规律作息、均衡营养、情绪管理、科学运动都必不可少。
另外,很多人有这样的误解,认为免疫力强,就是好事。其实对免疫系统来说,最重要的是——平衡。
免疫力太强、太弱都不是好事,太弱时对病原体的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太强则会更容易过敏,或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
聚焦1:
市场监管总局:将严查“神医”“神药”广告
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印发《关于维护广告市场秩序营造良好消费环境的通知》,在全国开展广告市场秩序整治。今年将严查“神医”“神药”广告、食品广告疗效化宣传等,切实守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在医疗、药品、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医疗器械广告监管方面,通知强调要从严查处宣称保证治愈癌症、绝症或者治愈近视等误导群众健康观念、危害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违法广告。
在普通食品广告监管方面,通知规定要依法查处普通食品广告宣传具备保健功效或者疾病预防治疗功能,以及无事实依据、违反相关标准规定宣称“零糖”“零卡”“无添加”“不含防腐剂”等违法违规行为。
聚焦2:健康谣言粉碎机
问:运动达到一定心率才开始燃脂,是真是假?
答案是错误的!
脂肪的消耗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运动的类型、强度和持续时间,以及个人的体能状况和运动经验。运动的每一秒都在燃烧脂肪,只是消耗不同类型供能物质(糖、脂肪、蛋白质)的比例不同。
因此,并不是运动达到一定心率后才开始燃脂。如果心率能达到最大心率的60%~70%,燃脂效果更好。最大心率可以用220减去年龄来估算。
科学运动有“三步曲”:
第一步:热身。可以踏步、拉伸等,时间5~10分钟。
第二步:正式运动。建议以有氧运动为主,如跑步、游泳等。在此基础上增加阻力训练,如哑铃、拉力器、柔韧性训练等。每次从10分钟开始,逐渐增加运动时间至30~60分钟。每周运动至少3次,最好5次以上。
第三步:放松整理。缓解肌肉紧张,时间为5~10分钟。
(综合来源:新华社、健康中国、健康时报、生命时报、科普中国等)
工人日报客户端《乐健康》第600期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