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衢州日报
本报讯 (记者 王继红 通讯员 郑家琪 梅昕知) 近日,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了2024年度浙江省商业秘密保护园区、指导站(点)名单,我市浙大衢州“两院”中试基地、一道新能、爱吉仁科技、亚宁消防等六家单位获评“浙江省商业秘密保护点”,标志着我市在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领域迈入新阶段。
商业秘密是企业的“生命线”,更是行业创新的“防火墙”。保护商业秘密不是“锁住技术”,而是保护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让更多创新成果安全地走向市场。浙大衢州“两院”中试基地更为特殊,记者采访了基地相关负责人。
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化的关键环节中,浙大衢州“两院”中试基地承担着将实验室技术转化为成熟产品的重任。作为连接科研与市场的“桥梁”,中试环节也因其开放性和复杂性,成为商业秘密泄露的高风险领域。
“中试项目的工艺流程参数等,都是企业的核心商业秘密。”浙大衢州“两院”中试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何在中试过程中既保障技术的安全,又能推动科技成果的高效转化?该如何保护好企业创新“不能说的秘密”?针对这一挑战,浙大衢州“两院”中试基地依托浙江求真中试科技有限公司探索破题之策。
“保护+服务”双轮驱动,破解信任瓶颈。中试基地直面技术泄露风险高、管控难度大的痛点,构建“人防+技防+制防”立体化防护体系。人防方面,对中试各环节实行“分级授权+动态监控”,全员签订保密协议,年度专项培训全覆盖;技防方面,引入加密系统,核心技术信息加密率达100%,核心区域启用识别门禁和人员定位,确保物理空间“零盲区”;制防方面,编制商业秘密保护管理规程,明确界定商密“红线”,并通过定期审计确保制度落地,实现自基地投用以来泄密事件的零发生。
除了在“设防”下足功夫,更关注“防得住”之后如何“转得好”。浙大衢州“两院”中试基地以“严保护”与“快转化”协同机制为核心,加速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迈向产业化。一方面,基地创新构建了中试自主安全管理体系,覆盖项目准入、实施到验收的全生命周期,为中试项目稳定运行提供坚实保障;另一方面,基地持续优化中试项目入驻全流程,推行“一窗受理、多端联动”服务模式,优化资源配置和流程管理,大幅提升项目转化效率。截至目前,浙大衢州“两院”中试基地已累计承接中试项目45项,完成中试验证30项,多个项目进入产业化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