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金陵晚报
探访南京“夜体”灯光运动街区——
夜未央
24小时运动不打烊有多“香”?
□通讯员 朱殿平 王霞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卫凌云
春风徐来,夜幕低垂,在西城·夜未央运动街区,街灯与霓虹渐次亮起。下班后到河滨步道跑跑步,约球友打一场室外篮球,到俱乐部来一次射击比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挥汗如雨中体会运动带来的快乐,丰富多彩的“夜运动”成为建邺一道活力十足的风景线,也让夜经济正从简单的消费场景中延伸出无限可能,描绘出经济增长的“新曲线”。
夜间运动“热”
奔赴一餐“另类夜宵”
13日晚8点,华灯亮起,记者在街区国凰匹克球馆看到,发球、挥拍、挑球……年轻的运动爱好者们正在挥洒汗水。球友刘敏是一位运动多面手,今年开始,他喜欢上玩匹克球。“匹克球上手快,比打羽毛球更轻松,大家可以边聊天边运动,速度和节奏根据情况控制,可玩性特别高。”刘敏说,作为一项新兴运动,南京的匹克球场馆相对较少,河西的球馆比较新,相对开阔,预约全靠抢。
随着匹克球被列入2024年巴黎奥运会表演项目,这项潮流运动越来越被大众所喜爱。球场主理人高春艳介绍,匹克球的目标受众主要是网球和羽毛球爱好者,年龄层次以大学生和年轻上班族为主,如今,很多年轻人通过社群来寻求“球搭子”,大家在走出户外“燃烧卡路里”的同时,体育消费也为夜经济注入新活力。
“这里,传球传球,达阵!”奔跑、跳跃,在相隔不到50米远的室外橄榄球场,一群青少年在运动教练的指导下并肩作战、协同配合,传球、阻截、突破都有模有样,场下不时传来啦啦队的加油鼓劲。
“95后”李泽新是建邺高新区一家信息企业的技术员,也是一名不折不扣的“篮球迷”,经常在下班后约上同事或朋友到这里打篮球。“年轻人白天上班没时间,大家只能晚上约着打球,提前订好场地,下了班直接过来,放松一下很舒服。”他说,自从运动街区运营,他便成了常客。而像李泽新这样下班后来打球的不在少数,篮球成为不少白领的“另类夜宵”。
夜间消费“旺”
场馆“一位难求”
上班族张凯是一名运动爱好者,在小红书经常分享自己的运动日常。考虑到“饱和”的工作状态,在他看来,晚上进行体育运动,是他释放压力、稳定情绪的一项“健康秘籍”。说起在体育运动上的花费,张凯告诉记者,他和几个朋友在西城·夜未央订了一块场地踢足球,平摊下来踢一场球每人只需要付二三十元,跟买一杯饮料无差。
以西城·夜未央国凰匹克球馆为例,既可以按次收费预订场地,也可以预约私教体验课。每小时的价格不同,工作日和周末的收费也不一样,其中周一到周五17点至22点、周六周日全天均为黄金时间段80元/小时,其余常规时间段为50元/小时,私教单次体验300元/1.5小时。“我们的户外场馆都是24小时开放运营,只要你想运动就可以来上一局。场馆从3月以来,每天都是满档,一片场地一天接待客流约30人。”
位于运动街区的鑫达体育公园经营各种球类活动,负责人邵擘告诉记者,春日渐暖,户外运动的人也越来越多,运动课程、运动设备等各方面体育“夜经济”势头强劲。工作日的晚上以及周末全天,订场率达到80%以上,散客订场有时候需要提前两到三天才能约到。“篮球课一次发团,130多人参加报名,基本上都是秒空。”邵擘说。
有业内人士分析,近年来,飞盘、腰旗橄榄球、匹克球等参与门槛较高、社交属性较强的新兴运动项目得到迅速推广,带动体育消费呈现内容个性化、功能社交化和产品国潮化等特点。从过去更多地投入运动服装等实物用品,到如今更加积极地获取体育知识和技能,将其融入日常生活,涉及更多细分体育领域的产品需求。《中国城市体育消费报告》显示,作为全球最大的体育休闲消费市场之一,当前我国体育消费规模约1.5万亿元,预计2025年将增长至2.8万亿元。
催生消费“新业态”
提升服务“软实力”
城市空间里,体育运动无处不在,体育场馆成为市民追求身体健康的绝佳场所。体育“夜经济”融合吃、购、娱、体等多元消费形式,也催生城市消费的“新业态”。
2023年开街的西城·夜未央24小时运动街区全长800余米,总面积超5万平方米,建有文体广场、轮滑区、射箭箭道、羽毛球场、网红篮球场、足球场等多个运动区域,也是南京市首家24小时运营的“夜体”灯光运动场所。
为顺应大众的消费心理和市场需求变化,两年时间里,西城·夜未央接续打造了环绕商务楼宇、满足多层次消费场景的活力街区以及沿河景观城市秀场的音乐街区,创新发展夜体、夜演、夜展、夜娱、夜秀、夜游、夜食等业态,推出沉浸式演艺、街头艺术表演等特色化夜间文旅消费体验产品,延伸文旅消费链条,24小时满足市民游客及商务人士的文、体、娱、吃、购、游、住需求。
从邺色生活节到街头音乐节,再到别具一格的下班节,围绕运动、活力、音乐主题,举办绝对邺计划、百人荧光瑜伽、音乐盲盒计划等系列文商旅体消费活动,吸引园区青年和南京市民过上打卡不打烊的邺生活。
有关专家表示,西城·夜未央24小时运动街区根植在园区写字楼与公园绿地之间,给快节奏的上班族创造了压力和焦虑的缓冲地带。以体育运动为抓手,发力融合创新、集聚发展的“夜经济”,不仅需要从硬件上推动支持,还要提升夜间场馆的“软实力”,以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延长场馆夜间营业时间,增加夜间活动种类,充分发挥体育项目社会指导员等体育工作者的引导作用,指导群众正确锻炼,培养运动技能和兴趣。
上一篇:投资日历:周二资本市场大事提醒
下一篇:斗破苍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