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6万亩林海筑起生态屏障
创始人
2025-04-15 02:47:08
0

荒山披绿

护林员在工作

春季,驱车前往贡井林场的盘山公路,窗外若隐若现的墨绿色林海如巨幅画卷般铺展,这片原始林场经过66年五代林业人的接续奋斗,让13.86万亩的荒山重披绿装,书写出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生动故事。

33载坚守 传承初心使命

泛黄的巡山日志记录着岁月的痕迹:“2016年7月1日,巡山区域:杏树湾、崔家沟、孙家湾,林区无火情、无乱砍乱猎等异常情况……”“2020年7月7日,巡山区域:鸡冠梁、杏树湾、崔家沟,鸡冠梁发现岩羊群十二只……”“2025年2月6日,巡山区域:杏树湾、崔家沟、孙家湾,林区安全无恙……”这是林业员王治胜33年如一日的工作见证。

1992年入职时,他面对的是一片“风吹石头跑”的荒芜景象。“初来林场,土路边根本看不到树,那时巡山只能靠双腿,每天步行约4小时。”王治胜回忆道,起初他主要负责护林防火工作,防止周边农户进入林区放牧,以免破坏场区内柠条等植被。

作为第三代林业员,王治胜亲历了从单纯护林到综合造林的转型。2009年,随着林场种植项目日益增多,林场主动招募村民务工,王治胜不仅是护林员,还兼任造林员、技术员,每天都要巡查林工栽种情况。“造林期间,每天要比村民来得早,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后,和大家一起挖坑、栽树。结束后,还要仔细检查栽种的质量和数量。”王治胜说,为减少水土流失和降低泥石流对下游庄稼的破坏,王治胜等第三代林业员沿着前辈的足迹,开启“挖山造林”的征程。他们先在山坡挖出一丈长、一米到两米宽的水平台,再依照规划图纸,在水平台上精准测量、挖坑、栽树。

“我是目前林场工作时间最久的员工,这份工作早已变成了难以割舍的情怀。33年里,我始终坚守着初心和使命,在这片土地上造福后代。”王治胜坚定地说,看着林场一点点发展,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茁壮成长,心中很有成就感。

技术革新 突破环境桎梏

贡井林场地处榆中县北部山区,平均海拔超过2200米,平均降水量仅280毫米,蒸发量高达1560毫米,曾经一片荒芜。1959年,国有贡井林场成立,拉开了恢复北山植被的序幕。经过66年五代人的不懈坚守,如今在贡井林场场部远眺,一山连一山,山坡上植被茂密。

火彦君是第四代林业人。初见他,他正穿梭在林间,一边巡查,一边清除树坑内的杂草。“每年3月至5月是林场整地期,要把树坑和土地平整好,等7月雨季来临,抢抓墒情栽树。”他介绍,为提高树苗成活率,林场4月份开始“炼苗”,使其他地方运来的树苗提前适应本地水土,从而降低种植成本。经过多年实践,林场最终选定以乡土树种为主的植被,如侧柏、灌木等,并根据山形(阳坡、阴坡)合理种植。

初到林场时,火彦君看到前两代林业员栽种的植被品类虽多,但存在成活率低、部分遭受病虫害等。他心急如焚,便和其他林业员深入分析原因,创造出适宜北山栽种的“鱼鳞坑”微创式造林模式,让树苗种得下、长得好。“在坡上挖出一个个长1.2米、宽70厘米、深30厘米的小坑,反坡30度倾斜,这样一个坑能储存约100斤水。”火彦君指着已经挖好的树坑介绍,采用这种方式,树坑里的水分保存时长由原来的2天延长至10天左右,有效保持了土壤的湿度。

2010年起,林场依托国家“三北”工程、退耕还林和甘肃省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等重点造林项目,平均每年种植面积约16667亩。为节约成本、便于后期管护,林场一方面引进容器苗木、带土球苗木等;另一方面,为避免树苗“争抢水分”,将每亩种植数量从111株(株行距:3米×2米)减少至74株(株行距:3米×3米)、56株(株行距:3米×4米)左右,试验后,树苗成活率大幅提高,达到85%以上。同时,林场还探索出云杉、侧柏等乔木和柠条、红柳等灌木混交林栽种模式,既构建了生态屏障,又形成了生物防治网。

到2013年,贡井林场已全面完成管辖面积内所有造林任务,但林场人的“梦”并未停止,他们将目标转向整个北部山区乃至榆中。“经过十几年细心管护,不仅山绿了,周边环境气候也有了明显改善。”火彦君欣慰地说,当前正值森林防火重点期,林场设置了10个卡点,还在夏官营镇等地设立了5个护林站。

智能引入 续写绿色新篇

俗话说:“三分造、七分管。”护林的使命需要一代又一代林业员传承延续。随着科技飞速发展,如何提高护林效率,降低人工成本,成为火彦君等林业员探索的方向。“无人机的投入使用不仅能监测火源,还可以投放灭火物资,全力打造智能化护林模式。”火彦君如是说。

硬件设备升级,更要有软件加持。2020年,林场人才引进6名大学生,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的康建平就是其中之一,成为林场第五代林业员。“目前的工作主要是在防火卡点做好上山人员信息登记和值班值守工作。”康建平表示,待防火关键期过后,会去榆中县林业技术推广中心学习造林软件设计等技术,实现“人机融合”科学造林。

“今年是‘三北’工程第六期的第二年,这里曾经水土流失严重,采用‘鱼鳞坑’栽种后,雨水经过树坑沉淀,变得清澈。随着造林范围持续扩大,北山片区树木成林,未来有望成为第二个兴隆山。”火彦君说。

据悉,自“三北”工程启动以来,兰州市因地制宜,综合运用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飞播造林等方式,持续扩大森林覆盖面积。据统计,从1978年至2020年,依托“三北”工程建设,我市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高达214.95万亩,森林面积达到165.18万亩。仅2024年,兰州市高质量完成造林35.87万亩任务,彰显出“三北”工程的成效。2025年,兰州市计划完成林草生态修复43.62万亩,精心打造一批生态建设示范样板,持续为生态环境改善贡献力量。

■记者手记

沿着蜿蜒公路下山,群山绿意间,一个巨大的“梦”字映入眼帘。这个占地30亩由数千棵侧柏组成的“梦”,正是榆中贡井林场一代代林业人怀揣着的绿色梦想。在这里,每一棵树都是坚守的见证,每一片绿都是希望的延续。王治胜的巡山日志记录着荒山披绿的变迁;林场场长火彦君创新“鱼鳞坑”,让干旱土地焕发生机;年轻一代用科技续写着新时代的绿色传奇。五代林业人用青春和智慧,在黄土高原上筑起了一道绿色屏障,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这不仅是贡井林场的蜕变,更是兰州生态改善的缩影,在这份坚守与传承下,山川将更绿,生态将更美。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莉 文/图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钢铁大亨”杜双华加码北京远洋...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商业客此次交易之后,...
OpenAI宣布非营利委员会顾... OpenAI当地时间4月15日宣布,任命Dolores Huerta、Monica Lozano、R...
法国驱逐12名阿尔及利亚外交人...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新华社巴黎4月15日电法国总统府15日晚发布公告说,将驱逐12名阿尔及利亚驻法外...
多只宽基ETF集中出现买入大单...   4月15日,大资金再度出手。临近午间收盘和下午收盘时,多只沪深300ETF和上证50ETF集中出...
深度访谈|理想星环OS是什么?... 来源:芝能汽车在理想发布理想星环OS并且开源以后,各种声音都有。最近我们来到北京,近距离的倾听理想对...
中证报:货币政策储备充足 该出...   2025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展现出“张弛有度”的一面。尽管尚未实施降准降息,但央行通过精准滴灌的...
全省综保区首票“企业自查结果认...   本报讯(邓思婷 洪观新闻记者 张瑞哲)近日,南昌飞力达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递交的《企业自查情况表》...
白云山首条无人驾驶观光线路启用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孙牧、通讯员汪张跃报道:4月15日,广州白云山风景区正式上线无人驾驶智能观光车试运...
2024年度全市综合考核总结暨...   本报讯(洪观新闻记者 万能)4月15日,2024年度全市综合考核总结暨通报表扬大会召开。省委常委...
A股限售股解禁一览:20.98... 每经AI快讯,Wind数据显示,周三(4月16日),共有7家公司限售股解禁,合计解禁量为1.34亿股...
固收:二季度债券投资分析 (来源:长城证券产业金融研究院)专 题 报 告固定收益研究二季度债券投资分析近期短端利率由于前期回调...
探秘地月空间天然良港我国成功构...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获悉,我国已成功构建由三颗卫星组成的地月空间三星星座,将聚焦地...
同仁堂净利润负增长下的&quo... 2024年,同仁堂(600085.SH)实现营业收入185.97亿元,同比增长4.12%,但归母净利...
加拿大今年3月通胀水平有所放缓   中新社多伦多4月15日电 (记者 余瑞冬)加拿大统计局15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加拿大今年3月份...
沈阳铁西一老旧居民楼加装4部电... 4月15日上午,沈阳市铁西区工人村街道工人新村一社区实久花园小区增设的4部电梯同时开工。本报记者 曲...
九大银行联合出击,企业贷贴息风... 在企业发展的征程中,资金恰似源源不断的动力燃料,推动着企业突破层层阻碍,驶向更广阔的天地。而如今,一...
触及灵魂的反思才是真正的反思   近日,河北省三河市商户牌匾禁用红蓝黑底色,甚至医院“红十字”也被改成绿色,引发广泛关注。目前廊坊...
“AI”亮身份,太必要了 半月谈评论员 孙文豪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四部门近期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下称《...
新加坡正式启动 2025年国会...   据新华社电 新加坡政府15日下午发布公告说,总统尚达曼在总理黄循财建议下宣布解散国会,正式启动2...
关爱成长 托举未来 转自:湖州日报  2024年,全市各级关工委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成员单位和社会力量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