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水质逐年向好
智慧黄河监控平台碧波荡漾的黄河水折射出层层“海色”,岸边芦苇摇曳、水鸟翩飞——这座因河而兴的城市正以“蓝黄河”之姿惊艳全网。随着黄河流域生态治理持续深化,我省水质优良比率达97.56%,干流连续9年保持Ⅱ类水质。科技赋能下,“智慧黄河”构筑起母亲河的“AI健康管家”体系,实时守护一河安澜。从“浑浊裹沙”到“清波绿岸”,兰州以生态治理与智慧科技重塑黄河之都形象,书写着山水人城和谐共生的新篇章。
1 镜头下的“蓝黄河”成流量密码
黄河之水天上来,兰州之“海”春意浓。随着春季黄河水位的回升,兰州市民在黄河岸边拍摄的短视频在社交媒体上走红,“春天来兰州看海”“兰州人有自己的海”成为热门标签、话题。视频中,碧波荡漾的黄河水面在阳光折射下泛起层层“海色”,岸边芦苇摇曳、水鸟翩飞,引得网友纷纷留言、晒照。
自媒体博主“秦洋sheep”说,“兰州春天到来的标志,好像就是黄河水开始变成清冽的蓝色”,面对外地网友的“黄河滤镜”疑问,她自豪地回复,“没加滤镜,看到什么样拍出来就什么样”,其他网友也在留言区纷纷晒出黄河“本色出演”的清冽照片,引夸声一片。摄影博主“景枫”将镜头对准兰州黄河,一年四季用照片、视频记录这里的风景变化,最近一条12秒的“黄河变清了”的短视频,点赞量轻松超过了1万。
记者从甘肃省生态环境厅了解到,近年来,我省通过持续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污染防治工作,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稳中趋好。2024年,我省黄河流域的水质优良比率达到了97.56%,同比增长4.88个百分点,在黄河流域9省区里排名第三,干流出境断面的水质连续9年达到了Ⅱ类,尤其是黄河干流兰州段持续推进流域综合治理,水质改善和“两山”理论转化的路径实践探索厚植了生态底色,“到兰州来看海”的网红效应,正悄然重塑这座黄河之都的生态新名片。
2 清波绿岸守护河畔幸福生活
“天下黄河第一桥”中山桥,见证着兰州的悠悠岁月。近年来,以中山桥为中轴,以黄河兰州市区段两岸风光为依托,依山就势打造的百里黄河风情线,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以前提到黄河,大家第一反应是浑浊的水裹挟着泥沙,看起来真的很‘黄’。”兰州市民张女士是80后,她回忆道,早年黄河兰州段水质差,河道淤积严重,夏季汛期更是险情频发。随着政府对黄河生态的综合治理,水质明显提升,岸边的湿地公园、马拉松公园、亲水平台都成了她和家人周末遛娃的好去处。“捡石头、看黄河、放风筝、拍照片,兰州越来越宜居。”
近年来,黄河兰州段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将沿黄的山水串珠成链,一条生机盎然的水鸟栖息带顺黄河延展。据悉,黄河风情线沿线已形成240万平方米的公共绿地,沿线10个主题公园都进行了提升改造,打造出了“一园一主题、一处一特色”的景观效果,展现出黄河之滨的缤纷魅力。
3 溯源黄河上的水质自动监测站
黄河,在我们的眼中,是颜色、是流速,但在兰州市“智慧黄河”水质自动监测站运营维护工程师孙永龙的眼中,是拆分成“五因子”“九因子”的化学元素指标。随着“环保+物联网”“大数据”等科技兴起,国家、省市支持兰州建设了智慧黄河项目,在三县五区范围内新建19座水质自动监测站和251套智能高清监控设备,覆盖黄河流域兰州段13.1万平方公里,构建全市水环境监测监控网络,实现全市黄河流域水质、水环境一体化监测、预警、网格化巡检、风险和承载力评估等功能。
采访当日,小雨微歇,孙永龙正在中山桥、雷坛河的水质自动监测站巡查。“从这个监控视频里可以看到,河水正在通过采水点自动采集,然后输送到监测站的这个水箱里,通过自动化的智能设备,它会很快分析出当前水质的PH值、浊度、溶解氧、电导率、温度,以及总磷、总氮、氨氮等指标,”孙永龙一边忙碌地查设备、看数据,一边向记者介绍,“这里出现了2个告警,我要初步核查后,再将情况在线反馈给兰州智慧黄河的监控平台,等待下一环节的处理。”
比起传统的人工巡河,智慧黄河就像是给黄河配备了AI“健康管家”,极大地提升了护河工作效能,节省了人力成本,减少了人工误差,并且能24小时不间断地给黄河干流、支流“望、闻、问、切”,实现“监测-评价-溯源-风险-承载力-预警”于一体的“黄河健康管理体系”,实现水生态环境精细化管理。
4 智慧黄河助力守护一河安澜
如果说水质自动监测站是黄河水的“社区诊疗站”,那么兰州智慧黄河监控平台就像黄河水的“三甲医院”。“当前正在等待预警处理的是蔡家河、上石圈、湟水桥、庄浪河这四个站点,”在兰州市生态环境局监控大厅,智慧黄河(兰州段)软件平台负责人把多才正在“接诊”。“蔡家河出现了三级预警,显示氨氮指标超标。平台已经对超标因素做了分析,并对风险做了评估,下一步将派单给相关县区的生态环境工作人员,具体核查是入河排污口、污水处理厂、废水企业出现了问题,还是因为上游某个环节出现了问题。”
国家断面9个、省控断面5个、市级断面19个、入境断面4个的水质监测站点数据都在兰州智慧黄河的平台上汇聚。“我们也会根据一级、二级、三级不同等级的预警风险危急程度,通过电脑、手机、短信等渠道处理‘接诊’。”把多才又用手机核查了一下刚刚反馈来的一例现场“诊疗”结果——省控断面上石圈的一级预警,显示高锰酸盐、总磷指数异常,经永登县生态环境部门工作人员鲁海静的核查,从现场视频和照片中可以“确诊”,是因雪水消融山洪暴发、加上枯水期水量少导致了上游来水水质异常。
■记者手记
繁忙的早晨即将结束,兰州智慧黄河监控大厅里的摄像头画面切回到兰州人熟悉的中山桥,河水在镜头前静静地流淌,不时有市民、游客在桥上驻足、远眺、欣赏,他们不知道,在镜头的背后,“黄河医生们”正在用“人工+科技”的双重秘技,默默守护一河安澜。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赵文瑞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