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沈阳日报
□胡潇文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经验举措清单,“沈阳市明确儿童青年友好口袋公园建设要求”入选清单,为全国提供可借鉴经验。
口袋公园是面向公众开放、规模较小的公园绿化场地,也是儿童嬉戏游乐的重要场所。深入建设儿童青年友好口袋公园,体现了城市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沈阳市出台《儿童青年友好型口袋公园规划建设导则》,提出要按龄、按需多层级完善设施配置,兼顾看护人需求,逐步实现儿童友好公园全覆盖。换言之,要让我们的城市更加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
儿童友好的程度,体现了城市发展的水平。《儿童青年友好型口袋公园规划建设导则》从滨水安全、运动设施、照明设施等10个方面进行明确规划。其意义在于,不仅让口袋公园的适儿化设施改造有了系统的标准参照,也为城市适儿化建设提供参考。体现了城市对儿童的特殊照顾,助力儿童健康成长,值得推广到各个领域。
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政策、服务、环境等方方面面。打造儿童友好的环境,一直是沈阳高度重视的话题。拓宽普惠性托育点、爱心假期托班等公益性托管服务的覆盖面,实施课间15分钟新规等,离不开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的保障,也是打造“幸福教育”的生动注脚。再比如,将列车餐车区域改造成“遛娃舱”、景区增设适儿化娱乐设施等均是儿童友好的有益尝试。此次儿童青年友好口袋公园建设的经验推广,也让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好上加好”。
把儿童友好理念、元素更好融入政策机制、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社会治理、场景创新等各方面,实现儿童友好与城市美好的“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