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沈阳日报
近年来,沈阳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沙治沙和“三北”工程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扩绿兴绿护绿”并举、“阻沙固沙治沙”并重,矢志不渝坚持多种树、种好树、管好树、用好树,攻坚实施重点生态工程,坚决打好打赢科尔沁沙地歼灭战。
日前,记者从市自然资源局获悉,两年来沈阳累计完成人工造林6.6万亩、退化林修复11万亩、森林抚育6.2万亩,实施沙化耕地治理28.2万亩、小流域综合治理27.9万亩,固定沙地植被综合盖度接近80%,区域水土保持率达到86.32%,生态系统稳定性逐步提高。
坚持规划引领 推进系统治理
沈阳坚持无规划不造林,编制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防沙治沙规划,划定科尔沁沙地歼灭战攻坚区、南缘阻击区、沿河治理区,细化11个精准治理分区,着力打造260公里沈阳西北部生态屏障。坚持抓实项目支撑,围绕8个方面、16项重点任务,统筹实施人工造林、水土保持、退林修复、矿山复绿等8项一体化治理工程,与通辽、阜新、铁岭、锦州签订联防联治合作协议,加强项目联合策划,共同争取上级政策资金,全力推进沈通、阜通、铁通等3条锁边林带建设。
坚持科学治沙 强化分类施策
沈阳积极打造治沙创新引擎。依托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农业大学等高校院所,联合开展“适地适树”协同创新,加强防沙治沙技术攻关。创新立体造林模式,根据不同分区特征、立地条件,因地制宜实施针阔混交、乔灌混交、灌草混交等造林模式,创建300余个治理模型,实现作业设计“菜单式”指引。实施分区精准防治,针对风口区域,采取农田防护林、复合经济林锁住风口,实现阻沙;针对半固定沙地,选用沙棘、赤松等抗旱防风蓄水树种,实现固沙;针对轻度沙化耕地,实施地力培肥和保护性耕作,实现治沙。 ,沈阳全力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坚持绿富同兴 激活发展动能
沈阳强化产业驱动,兼顾治沙与致富、增绿与增收,推广实施林草、林药、林菜等复合经营,鼓励农民种植大果榛子等节水型干果经济林。突出龙头带动,探索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运作模式,引进大型医药公司,实施总投资20亿元的10万亩中草药种植项目。深化全链融合,依托高校院所、重点药企,推动科研端、种植端、经营端、加工端、市场端协同发展,建立林下经济示范基地8个,发展林下经济面积突破5万亩。
坚持示范引领 倡导共治共享
沈阳压实治沙责任,带头开展植树造林、实地调研、巡林督导,带动各级林长常态化巡林护林。凝聚社会合力,创新“云端认养+实地种植”双通道模式,建成义务植树尽责基地30余个,组织义务栽植适生树种1600余万株。培育生态文化,构建“线上+线下”全媒体传播矩阵,大力弘扬防沙治沙精神,擦亮“万亩松”“卧龙湖”等生态名片。
沈阳将在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上勇于争先,坚持“市统筹、县主体、乡组织、村实施”,依托林长制,持续完善部门协作、区域联合、执法保障等工作机制。沈阳将强化创新实践,深入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大力推进科学绿化和农田防护林示范项目,启动实施生态林营建技术推广项目。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 于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