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央视新闻客户端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清明既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兼具自然和人文内涵,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渊源。
万物清明 绵延千载的春天故事
成书于战国秦汉时期的《逸周书》中记载:“清明之日,桐始华,又五日,田鼠化为鴽。又五日,虹始见。”
古人将清明节气的十五天划分为三个物候,五天一个阶段:清明到来这天,泡桐花开放。再过五天,田野中麦苗拔节,田鼠尽掩其中,类似鹌鹑一样的鸟类多了起来。又过五天,彩虹开始出现。
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 任昳霏:桐始华写的是中华的华,发音的时候,说的是它开花。桐树满树细细碎碎的白花,有一种淡淡的哀思。桐树开花它既是清明风至之后温暖和煦风的到来,其实也代表了我们心中的一种思念。
田鼠化为鹌,田鼠它是喜阴的,到了清明节的时候其实阳气逐渐上升,田鼠这一类的动物钻到鼠洞里就不见了,喜欢阳光这一类的鸟类会出现了,冷气逐渐退去。春和景明,虹始见,水汽越来越多,天地交泰、彩虹出现,这就是属于中国人的清明节。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作者:于茜 黄一宸 郭庭昊
流程编辑:U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