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青年报
汪昌莲
连续三天的清明节假期即将开启,多地发文放春假,一些大中小学学生在清明假期或稍晚的“五一”假期,可以享受到时间更长的春假。新出台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中要求“保障休息休假权益”,其中特别提到“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实际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随之而来,春假该如何利用、双职工家庭的孩子春假期间如何安排等问题引起广泛关注。
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时间仿佛被无情地拉长,学生们在紧张的学习节奏中奔波,而家长们也在工作的重压下忙碌。近年来,给中小学生放春假的呼声日益高涨,多地也发文给中小学生放春假,这无疑是对孩子们身心健康的一种关爱。然而,若想让春假真正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还需让家长有足够的时间陪伴,让亲子时光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最美的风景。
春假,能让孩子们从繁忙的学业课业中暂时抽离出来,以便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与生活的多彩。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正是孩子们走出教室、拥抱自然的好时机。他们可以在郊外踏青,感受春风的轻拂,欣赏花朵的绽放;可以参观博物馆,拓宽视野,增长见识;还可以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然而,如果没有家长的陪伴,这些美好的春假活动,或许只能停留在想法阶段,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春假也就成为奢望。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家长因为工作繁忙,难以腾出时间陪伴孩子。即使学校放了春假,孩子们也只能独自在家,或者参加各种培训班,无法真正享受到假期的乐趣。这不仅让孩子感到孤独和失落,也影响了亲子关系的和谐发展。因此,能够让家长在孩子放春假的同时也可以休“陪伴假”,不仅是对孩子成长的一份关爱,也是对家庭教育的一种支持。
家长是孩子成长道路上最重要的引路人。他们的陪伴,不仅能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还能在亲子互动中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家长休“陪伴假”,可以有更多时间陪伴孩子,一起探索世界的奥秘,一起分享成长的快乐。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可以及时发现孩子的兴趣和特长,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和支持;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解决成长中的困惑和问题。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陪伴,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当然,要让家长休“陪伴假”并非易事,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为家长提供更多的休假机会,保障家长的合法权益。学校可以加强对家长的宣传教育,让他们认识到陪伴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社会也可以营造一种重视家庭、关爱孩子的良好氛围,让家长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感受到社会的支持和认可。
春假与“陪伴假”,如同两把金钥匙,为孩子们的成长,打开了一扇通往幸福与梦想的大门,让他们的童年充满阳光和欢笑。在这个美好的春天里,让家长与孩子携手,共同书写属于他们的精彩篇章。
供图/视觉中国
责任编辑:姜泽菲(EK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