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陈立非】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把大陆定位为“境外敌对势力”后,岛内已充斥“反中”举报,半个月内赶陆配、查教师、罚厂商等手段频出,导致社会肃杀气氛越来越浓厚。这些情况引起岛内舆论的普遍质疑,同时担忧两岸交流被严重限缩,不利于台湾的发展。
担心亲人变“敌对”
继桃园一名小学校长因在抖音发表“我爱你中国”而遭调查后,台北第一女子高级中学(简称北一女)的教师区桂芝因接受大陆媒体采访,遭举报违反所谓“教育中立”。据台湾《联合报》3月27日报道,区桂芝此前曾批评“108课纲”“去中国化”而在岛内引发关注,近日接受大陆媒体采访时质疑赖清德称大陆为“境外敌对势力”。她透露,前几天学校人事室说有人写信给北一女,指控她散布政治言论、“教育不中立”,后又接到指控称她在公务时间接受采访,不符合法规,更称她上课时表达“台湾是中国的”等立场。北一女也接到教育部门的通知,要求了解状况,校长陈智源已找她晤谈。
图为台北市第一女子高级中学教师区桂芝 资料图 图源:台湾联合新闻网区桂芝针对上述指控澄清说,这学期她主要教授高三下学期课程,主要请外聘讲师讲《黄帝》《易经》《诗经》等,自己则是讲“传统戏曲”,根本很少有机会谈到政治。更何况她在课堂上强调的是“台湾文化的主体就是中国文化”,若举报人对“中国”的认知仅限于对岸(大陆),那是个人认知上的不同,与她无关。区桂芝还说,自己遭恶意造谣抹黑,因为学校日常不开放媒体入校采访,她都是遵守学校规定,把采访约在校门口,10分钟受访结束后就回办公室,“这样也算迟到或旷职?”
至于在采访时被问到“赖17条”,她表示当时就是老百姓的第一直觉,担心自己在大陆的妈妈、亲人都变“境外敌对势力”,不知该如何自处,更回想起小时候经历“戒严”,父母亲与祖父母辈隔绝逾40年,“难道又要回到戒严时代吗?”区桂芝还说,受访时提到“台湾是中国的”“堂堂正正中国人”,“这无庸置疑”,她行得正、对工作尽忠职守,不担心政治追杀。
台湾《联合报》29日评论称,对于祖籍广东、父母移居香港、本人生于台湾的区桂芝来说,96岁高龄的母亲在大陆,“若妈妈变成境外敌对势力,亲人敌对该如何自处?赖清德是不是太狠心?”文章认为,这点无论从个人情感还是公共议题的角度,听起来都合情合理。
绿营惯用的恫吓伎俩
但是,绿营仍对区桂芝展开铺天盖地的围剿。28日,台“教育部长”郑英耀声称,台湾教育人员应保持“教育中立”,有关内容涉及“主权”“国家认同”等,在学校人才培育上是很重要的内容,希望所有教育人员应该确保“概念清楚”。陆委会主委邱垂正批评区桂芝“迎合大陆对台统战”,曲解赖清德对“大陆是境外敌对势力”的定位。陆委会副主委梁文杰称,“建议”北一女判断“这样的老师适不适合在台北市最好的公立女中教书”。
据台湾联合新闻网29日报道,民进党权贵、前“内政部次长”花敬群的妻子丘美珍还公布给北一女校长陈智源的公开信,要求他发表声明称“区桂芝的意见不代表北一女所有师生校友”,还要求区“不要再躲在北一女光环下,传递个人意见……是绑架北一女的校誉”。
台湾《中国时报》评论称,亲情不应成为政治对立的牺牲品,也不该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工具。像区桂芝这样在大陆还有亲人的台湾人,其承载的文化与亲情纽带远超越两岸的政治分歧。两岸人民有共同的文化根源与历史记忆,彼此的亲情链接更是无法割裂的。但偏偏绿营一听到两岸亲情与文化认同,就不分青红皂白群起攻之。
区桂芝29日受访时表示,她坚持的是中华文化的立场,坚持自己的血缘与民族,跟统“独”无关,她今天反对“台独”的原因是因为“台独”在进行“文化清洗”。她说,“我感受到我被步步相逼”,称这是绿营惯用恫吓老百姓的伎俩,但凭什么剥夺她的工作权?针对有人质疑她的品德问题,区桂芝质问道,“请问他们任用的人里,有多少人的品德操守有问题?不是婚外情,就是私生子,要不是就贪污,还可以逃跑,安然无恙……民进党政府最没有资格谈品德”。
区桂芝的言论受到岛内不少人力挺。台北市长蒋万安表示,区桂芝未违反教育中立,“我们的立场就是尊重老师教学的专业自主权,同时也坚定捍卫言论自由”。国民党台北市议会党团书记长张斯纲表示,要严正呼吁民进党及其侧翼停止“猎巫”行径,勿将教师个人言论无限上纲为政治斗争的工具。桃园市长张善政说,自由表达意见不应该因人或立场而异,大家都应该捍卫。
在教育领域制造肃杀气氛
此前,桃园市会稽小学校长郑家兴因在抖音发表“我爱你中国”“两岸一家亲”等文字,被举报言论涉及“统战”思想。不过,桃园市教育局校长成绩考核会28日认定,其内容属言论自由范畴,未做处分。
联合新闻网提及,区桂芝被约谈后,台北市教师会政策部主任叶青芪表示,在“零成本检举”的氛围下,校园内部举报已经越来越常态化,校园恐不再是教育场所,反而成了政治互相攻伐的场所,“老师谁敢讲话?”“中华语文教育促进协会”秘书长段心仪表示,区桂芝被政治打压之后,校园势必形成“寒蝉效应”,尤其负责语文、历史、地理等社会科学领域的老师,更容易碰触相关话题,老师们担心哪天不小心踩到红线,成为下一位被“猎巫”的对象。
事实上,赖清德当局在岛内教育领域制造肃杀气氛今年以来就有迹可循。2月20日,赖清德首度出席全台大专院校校长会议,声称近来大陆持续对台“文攻武吓”,要求各大专院校进行两岸交流时需谨慎,维护台湾安全。《联合报》称,每年年初登场的大专院校校长会议主要是共商岛内教育大计,然而今年在台“教育部”和陆委会的一搭一唱之下,校长会议成了“抗中保台”的擂台。郑英耀也是在这场会议上,禁止岛内大学与大陆3所学校交流,后续又将大陆“国防七子”一同列入禁止交流名单。
“赖17条”中的一项策略,是要求台“教育部”会同相关机关,全面深化青年学子“对中国的识读教育”,并广泛宣传岛内就业创业机制。台“教育部”随后宣布,将在现行课纲下,持续推动两岸关系与中国识读课程,强化师生的风险与安全意识。
“台湾社会将因此而窒息”
《联合报》总结称,“赖17条”公布后,3月18日上述桃园校长就被指控,19日桃园又有一名警察被举报在抖音称“我是中国人”,接踵而来的是引发两岸震撼的大陆配偶被迫离境,如今又有区桂芝被举报、台北市政府发言人被“抹红”。此外,台“财政部”要求开罚一啤酒通路商,理由是该厂商不能宣传其为“台湾原创品牌啤酒”,因为其制造地在大陆。国民党台北市议员柳采葳称,从区桂芝事件再到啤酒制造地事件,民进党现在就是刻意营造“绿色恐怖”,刻意操弄统“独”意识,要将“大罢免”这一战变成“统独大战”,激化选战热度。
大学教师郭一鸣28日在台湾中时新闻网发表文章称,这几起事件显示,民进党当局通过行政手段与侧翼制造舆论,已“形成一条龙式的机制”。当事人如果是蓝营执政县市的公务员,当局便要求地方调查,借此制造蓝营不作为的印象,最终为“大罢免”添加柴火。岛内政治学者施正锋称,这种猎巫现象是因赖当局“朝小野大”,又不愿与在野党沟通,因此通过攻击不同意见的群体搞社会对立,是为了提前给明年“九合一”选举以及下届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布局。
大学教师曾士宇在联合新闻网发表评论文章称,赖清德当局故意混淆“不认同民进党”与“不认同台湾”,将同在台湾安身立命但不认同“台独”、希望与大陆维持友好关系的台湾人一律打为“在地协力者”。元智大学信息管理学系教授周韵采29日在中时新闻网发表评论文章称,陆配事件是第一枪,第二枪已开向外省人区桂芝,“我担心只会愈演愈烈,再下来可能就是有外省血缘的我,然后是有外省籍配偶的民众或外省籍父母的子女,一步步坚壁清野”。文章说,台湾社会将因此而窒息。
中时新闻网28日的社论称,赖当局整个施政手法是以“撕裂”与“仇恨”作为贯穿主轴:对外,撕裂两岸关系、激化仇恨、制造“亡国感”;对内,撕裂台湾内部,用仇恨号召铁票,巩固政权。所谓“赖17条”让两岸关系更加恶化,民众的危机感更强,只剩亲绿网红“八炯”和“台独”分子沈伯洋之流得意高歌。
《联合报》发表社论称,赖当局刻意将大陆与“敌国”画上等号,但“中国”并不只是政权概念,还有文化意涵。自称“我是中国人”,不仅是言论自由与文化认同的表达,也符合“两岸人民关系条例”的精神。《中国时报》称,两岸好台湾才会好,台湾需要能带领岛内平安繁荣的领导人,而不是为了政治利益机关算尽的人。文章最后说,“制造恐慌,并非人民乐见,民进党想要用大罢免翻盘的如意算盘恐怕不会如愿,只会让民众对执政党不满的怒火越烧越旺”。
上一篇:黑龙江省消防条例
下一篇:新民随笔|老赵和他的自行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