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从几扇门到一扇窗,从几件事到一件事,数字减小、时效提升,背后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落地落实。
简化投资审批,我省探索建立“多评合一”的中介服务新模式;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在全国率先公布省级行政机关承诺办理事项清单,与全国同步推开“证照分离”改革,全面实施“三十四证合一”改革……一桩桩提质增效的创新探索,减了量,放了权,释放的是活力,提升的是满意度。
刀刃向内,一系列改革让“管理”更透明,让“监管”更清晰。
激发活力动力
作为全国第一家大数据交易所,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正在进行哪些新探索?
“我们紧盯数据流通交易长远发展,积极探索创新数据交易模式,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推动数据交易高质量发展。”贵阳大数据交易所负责人说,大数据行业发展日新月异,需要不断地寻求更多创新方向。
争当数字经济发展探路者。2022年,贵阳大数据交易所进行优化重组,构建了贵州省数据流通交易服务中心和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有限责任公司的创新组织架构体系,进一步面向全国提供高效便捷、安全合规的数据流通交易服务。
优化重组以来,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加大市场开拓。发布全国首套数据交易规则体系,成为全国首个数据要素登记OID行业节点。面向全国,提供数据、算力、算法等多元数据产品的交易服务,已分别在海南、成都、温州、厦门等地落地数据交易地推服务基地。
向改革要活力动力。贵州久久为功,持续加大市场化改革力度,国企国资改革深入推进,民营经济活力进一步激发。
完成能源集团、民航集团等企业重组,新组建习酒集团、农发集团、外经贸集团、纺织集团、省信用增进公司等企业……国有企业战略性支撑性作用更加明显。
持续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出台《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若干政策措施》,建立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联席会议制度,市场主体培育、融资支持、减税降费等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今年2月20日,贵州省民营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中心挂牌成立。
改革开放共促互进
伴随声声汽笛,装载着国产液晶数字电视、二氧化硅等货物的“杰特荣誉”号货轮和“长利”号货轮先后驶离广州南沙港,前往越南、日本等国家。与以往出口模式不同的是,这批液晶数字电视、二氧化硅分别从贵州贵阳国际陆港和湖南株洲中车基地装运发车,以“一港通”模式,运抵广州南沙港后直接装船出口海外。
这是贵阳、株洲两个内陆港与南沙海港首次实现以“一港通”模式联动的画面。
“一港通”是物流便利化改革的具体实践。据贵阳综保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一港通”快速通关模式以广州南沙港为枢纽港,贵阳国际陆港作为支线港,优化了海关通关和港口调拨等多个环节衔接,形成“两港如一港”的作业模式,有利于企业灵活安排出货周期,有效解决企业库存压力,降低运输成本。
“现在只需要在贵阳海关一次性办结通关手续即可,这大幅降低了因查验要求而往返口岸的成本,我们公司电视机等产品,避免了在口岸开拆集装箱后给货物带来的破损风险。”贵阳海信电子有限公司关务负责人切身感受,终于体验到“在家门口做外贸”的便利。
推动贸易便利化。我省提出要高标准建设对外开放平台,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支持本土企业“走出去”;贵州省税务局、贵阳海关联合出台《深化协同共治促进外贸高质量发展》合作备忘录。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源泉,开放是繁荣的必由之路。贵州推进改革与开放互促共进,奋力闯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