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 超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位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六大特质”之首,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思想理论教育与价值引领是辅导员九大职业能力中的首要能力,肩负着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使命,锻造提升辅导员的思政引领能力,对于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思政引领力的认识要提档。增强思政引领力是要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在实际工作中,高校辅导员一要强化担当意识,充分领悟“思政引领力”的核心要义。思政引领力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领人的思想、道德、心理等各方面健全,既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领功能,又体现了其凝聚人心的重要作用。对于辅导员而言,思政引领力体现为理想信念力、政治领悟力、思想政治说服力、引导感召力,每一位辅导员要认清楚思政引领力在时代新人铸魂工程中的关键作用,想明白思政引领力是辅导员九大职业能力中的首要核心能力,搞清楚锻造自身强大思政引领力的重要意义。二要强化学习意识,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主动学习党和国家关于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及文件要求,做到理论学习先人一步,理论探讨走深一步,理论研究走心一步,进一步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三要强化“大思政”意识,以服务学生需求、激发学生成长内驱力为导向,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到思政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日常事务管理的全过程,讲深党课,讲清形势与政策课,讲透团课,讲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引导青年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立报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者。
思政引领力的内容要提质。红色资源、新时代伟大变革的成功案例是我们党百余年奋斗历程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体现了党的科学理论的真理伟力,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优质的资源库。在实际工作中,高校辅导员一要强化滴灌意识,精准滴灌是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通过组织青年学生开展“重走长征路”“再访北大仓”“乡村振兴志愿行”等活动,润物无声地将优秀红色文化资源、伟大变革成功案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补充,使大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红色文化和革命传统,感知新时代伟大成就,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历史、理解历史、把握历史,进一步厚植爱党爱国情怀,投入到强国复兴伟业。二要强化创新意识,时代话语创新是思政话语内容创新的源泉,思政话语要紧跟时代发展潮流,聚焦时代主题和发展现状,反映时代变化,一方面包括新时代党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等方面创造的伟大成就,用党的创新理论教育青年;另一方面包括新时代人民群众的生活话语,人民群众在现实交往中形成的生活话语凸显了时代性,要从人民群众的生活中汲取新的话语理念、话语内容,把群众通俗化、零散化的生活语言提炼成思政话语。比如在主题思想教育宣讲过程中,要做好话语体系的转换,结合青年在就业、教育、生活、情感等方面实际需求和关注热点,以青年的视角和话语体系,设计宣传脚本内容。
思政引领力的形式要提优。青年在哪里,思想政治教育就应该在哪里。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发展,为做好大学生思政教育带来机遇和挑战。截至2024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已达11.0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升至78.6%,各类社交媒体特别是新媒体成为网民尤其是年轻人的第一信息源,比如快手、抖音、B站、微博等。在实际工作中,高校辅导员一要增强融合意识,在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要运用好新媒体、短视频等新形式,掌握新算法推荐、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手段,充分融合传统思政教育的传播方式,将课堂、书本、讲坛等传统形式,与文化、娱乐领域跨界融合,利用多元形式传播思政内容,使思政文字活起来、动起来,热气冒出来,增强思政数智引领力。二要强化融入意识,善用故事化、艺术化、大众化的表达方式,通过故事化讲述、艺术化演绎、大众化表达,将抽象、枯燥的理论形象化、生动化,把复杂、深奥的道理通俗化、浅显化,拉近自己和学生的关系,推动马克思主义话语叙述从理论话语转向大众话语,从文本话语转向生活话语,从口号话语转向实践话语,思政话语更易于接受、易于听懂、易于传播。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扬州大学组织37名辅导员和学生,自编自导自演了大型原创思政情景剧《我们的长征》,真挚感人的故事、新颖鲜活的形式、全情投入的演绎、“沉浸式”体验,让现场观众掌声不断,热泪盈眶,这样的思政大课回应了青年学生的期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工作处。本文为2024年扬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习近平青年观融入大学生党建工作研究”〈课题编号:XJJ2024—03〉的研究成果)
上一篇:如何辅导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