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泰基离子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线
甘肃移动完成中川机场5G-A覆盖
兰州泰基离子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线
兰石集团智能工厂“国之重器”由兰州走向全国、商业综合体首店推陈出新、兰州高新区新产品新技术“遍地开花”……当下,兰州首发经济风头正劲,形成从点到面的“涟漪效应”,正与文旅、科技、制造等千行百业深度融合,汇聚起城市发展的澎湃动力,有力推动着消费升级和产业转型。
结缘“东数西算”工程 打造数据信息产业基地
近年来,兰州新区通过加快布局数据信息产业、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引进重大项目,已成为“东数西算”工程的重要节点。2018年,作为发展大数据产业的着力点和集聚区,兰州新区大数据产业园项目被列为省列重点项目,正式开启了兰州新区与“东数西算”工程的“结缘”。
兰州新区在核心位置布局“一港、两基地”,已规划建设5000亩的云计算产业园和核心区1500亩的丝绸之路信息港,引进落地中国移动数据中心、中国电信数据中心、甘肃国网云数据中心、一带一路·润泽(兰州)信息港国际等项目,打造“数据存储、数据处理、云服务、数据应用、先进计算”五个产业链层级的数据信息产业。
当前,多家电信运营商网络已接入兰州新区大数据产业园,互联网出口带宽达20T、国际互联网通道带宽达40G,并在产业园部署“硅立方”先进计算中心,可为客户提供350万亿次每秒的双精度计算能力(0.35Pflops),具有1.8PB的存储能力。同时,产业园已与包括国家超算昆山中心、合肥超算中心、雄衡超算中心、太原晋云超算中心、哈尔滨超算中心在内的全国十多个超算中心完成互联互通、容灾备份,接入计算资源超过100000物理核心,超过50000异构加速芯片。可以说,无论是数据带宽还是计算能力、计算资源,新区大数据产业园的水平在全国都位居前列。
未来,兰州新区将继续在数据存储、先进计算、数据应用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努力成为甘肃省乃至全国重要的数据信息产业基地。
覆盖多维度数据 为能源装备制造加“数”前行
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作为甘肃省装备制造行业的领军企业,兰石集团始终坚持“创新驱动,数智赋能”的发展战略,以“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和“三化”改造项目为抓手,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特别是兰石集团自主研发的“兰石云”工业互联网平台正式发布,标志着兰石集团在数字化转型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为行业树立了标杆。
“兰石云”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具备百万级终端接入能力,覆盖生产经营、工业控制、园区安全等多维度数据,形成了集团级数字技术赋能平台。平台曾先后入选国务院国资委2020年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和工信部2021年第三批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名单,为兰石集团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近年来,兰石集团将“兰石云”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成功经验转化为行业解决方案,帮助省内外近百户企业开展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和业务上云,为区域经济产业数字化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未来,兰石集团将继续以创新驱动为核心,以数智赋能为抓手,推动能源装备产品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持续提升行业影响力和话语权,争做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标杆企业,为甘肃省乃至全国的数字经济发展贡献兰石力量。
解决多个技术难题 引领医疗装备新突破
近日,一套由兰州泰基离子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碳离子治疗系统,在位于杭州市的浙江省肿瘤医院正式投入临床使用。
作为用于恶性实体肿瘤治疗的高端医疗器械,碳离子治疗系统可谓“国之重器”。目前,该产品已获准进入创新医疗器械注册绿色通道,并解决了多个“卡脖子”技术难题。公司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领先地位,还先后获得了国家重点新产品认证、中国工业博览会“CIIF大奖”、甘肃省科技进步奖等。
2020年3月,兰州泰基离子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我国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碳离子治疗系统在武威市重离子中心投入临床应用,截至2024年底,已累计治疗患者1690人。目前,兰州泰基已在全国范围内计划安置9套碳离子治疗系统,其中5套已完成建设,分别设在武威、兰州、莆田、武汉、杭州。
近年来,兰州泰基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公司产品实现了从单一碳离子治疗系统向多离子治疗系统的升级,终端流强从1.5E9ppp(每脉冲粒子数)提升至1.5E10ppp以上,综合性能达到世界最先进水平。同时,公司开发了重离子治疗装置小型化技术、Flash治疗技术、单周期变能技术、超导旋转机架、5G远程运维平台和基于物联网的离子放疗共享平台等先进技术。公司累计已提交专利申请百余项,获得授权专利77项、软件著作权11项,为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提供了有力保障。
立足文旅融合特色 解锁消费场景新密码
近年来,兰州市将首发经济与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相结合,打造出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消费新场景,吸引众多市民和游客消费打卡。
2024年12月,甘肃省首个大型文化演绎型街区“风起大汉”正式亮相兰州中心,以三大沉浸主题空间、五大特色演艺集群,全力打造沉浸式文商旅新场景。
夜游黄河项目更是点亮了兰州的夜晚,乘坐游船欣赏两岸璀璨的灯光秀,领略黄河风情线的独特韵味,成为游客到兰州必体验的项目之一。2024年12月,夜游黄河兰州港至黄河母亲航线成功入选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发布的国内水路旅游客运精品航线典型案例名单。据了解,早在2021年交通运输部就部署开展了为期三年的国内水路旅游客运精品航线试点工作,夜游黄河兰州港至黄河母亲航线作为甘肃省唯一一条城市景观游航线,入选精品航线试点。三年来,经过兰州黄河生态旅游开发集团下属水运公司的精心打造,先后通过层层验收成功入选。该条航线全长2.8公里,途经白塔山、中山桥、黄河母亲等重点景区。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兰州水上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体,成为来兰旅游的必选项目和“网红打卡地”。
做强首位产业 构筑生物医药新高地
走进国内首家实现形状记忆合金规模化生产的企业——兰州西脉记忆合金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记者看到一根粗0.4毫米的记忆合金丝材在通电后,将电流转化为热量使丝材自动进行收缩,就可以把一个重3公斤的球体缓缓拉升,而这种丝材已经被广泛应用到高端无人机、医疗器械等领域。该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始终注重行业创新与新产品的研发。目前,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授权专利74项,其中实用新型专利56项、发明专利13项,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
走进位于兰州高新区定连园区的国药集团中国生物西北(兰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医美产业化基地项目,机器轰鸣、工人往来穿梭。据了解,该项目建成后主要生产衡力®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作为国内唯一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生产的产品,衡力®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市场销量长期以来均占据中国75%以上的市场份额,是中国市场肉毒毒素的第一品牌。该项目建成后,预计达成年销售收入66亿元,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预计产能为2000万支/年;胶原蛋白敷料预计产能为1900万片/年;胶原蛋白植入剂预计产能为150万支/年。
兰州高新区始终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首位发展产业,构建起了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生物医药产业生态体系。如今,兰州高新区已逐步发展为我国生物药品研发领域最活跃的园区之一,新产品、新技术“遍地开花”。2024年,兰州高新区在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评价中排名49位,连续两年跻身50强,新发展动能积蓄成势。
加速数字甘肃建设 赋能千行百业智能化转型
从传统基建到智算集群,甘肃移动正以“首发经济”为引擎,持续刷新数字甘肃建设的高度与速度。
2024年2月在兰州首个5G-A基站落地,目前甘肃移动已开启5G-A基站规模化部署,建设5G-A基站达1.39万站,其中3CC载波聚合近千站,基本覆盖全省城区核心热点区域、高校区域,率先开启了全省万兆城市建设加速度。2025年2月14日,率先完成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T3航站楼5G-A 3CC网络建设,这是我国西北地区首个实现5G-A网络覆盖的智慧机场。
与此同时,甘肃移动率先在兰州、庆阳建设5个5G-A通感一体基站,现已形成2个低空飞行感知区,在甘肃移动园区完成全省首个5G网联无人机智能机场建设,搭建起多元低空业务演示环境。联合省公安厅成功研发的“空天地一体化应急通信创新”项目,荣获工信部“绽放杯”专题赛二等奖,全力推动医疗急救、旅游观光、飞行监管、物流配送等更多场景标杆应用。
AI赋能“千行百业”。2025年2月,甘肃移动完成甘肃省内首个DeepSeek大模型本地部署和首单客户私有化部署,一方面携手华为在甘肃移动AI智算中心创新资源池内成功完成甘肃首个基于昇腾端到端自主可控的DeepSeek大模型本地部署,优先赋能公司内部网络智能化运维,全力推进DeepSeek相关算力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与甘肃电力等行业达成算力合作,协助客户完成DeepSeek私有化部署,引领DeepSeek服务开启赋能甘肃行业智能化转型。
甘肃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甘肃移动将加大5G-A、算力网络、AI大模型等新技术新基建能力建设,升级“连接+算力+能力”的新型信息服务体系,为西部大开发注入强劲数字动能。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 昕 马艳玲 陶奕冰 文/图
上一篇:有意义的事
下一篇:成都飞香港航线全流程“无纸化”